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万罗山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题目详情
万罗山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万罗山,位于池州市,是一座小山岗.泰顺建县前俗称“饭箩山”,因为当时该山周围是一片田洋,而耕种这些田地的农户,却都远住在天关山脚下的白溪和东源一带.他们为了不误农时,节省往返时间,每日早上出工时,均将午餐用竹编的“饭箩”盛好,带到田间放在万罗山上,或者挂在山上树枝上,以便午休时进餐,远远看去,山上满是饭箩,久而久之,就把这座小山岗称为“饭箩山”了.
至于万罗山名称的由来,另一说法见于地方志中,《分疆录》载潘庭梅重修万罗山亭记”有以下记述:“吾邑治前,有小阜隆起,几逾十仞,登巅眺望,则群峰之向背,雉堞之低昂,人家之高下,一览无遗,包罗万象,因以万罗名焉.”   
明景泰三年泰顺建县后,由于该山在县衙前孤峰突起,形象如印,又称印山.万罗山上,林木葱茏,松柏参天.其中有一株楮树惹人喜爱.因为它的果实“苦楮”磨成细末,加些米粉,调成糊状,可以制成象.“九层糕”样的食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每年果实成熟掉落之时,儿童们上山拾捡,嘻嘻哈哈,你抢我夺,热闹非凡,煞是有趣.由于树木茂盛,飞禽走兽在此做窝栖身甚多,其中以松鼠最为活跃,因而时有爱好者前来捕捉.   
清乾隆末年,县令赵公在万罗山巅兴建亭子,供游客歇息.后到道光年间(1836)县令陈殿阶认为在“印山”之上兴建亭子.有碍风水而予拆除.此后该山荒芜过二十多年.后来在同治初年(约在1865年左右),邑绅潘庭梅等又发起重建,是座二层楼的八角亭.   
到了抗战期,万罗山改称“中山公园”,在它朝向县府的—面,掘开了一个大口子,建立“阵亡将士纪念碑”.从此“印山”显露缺陷,就不那么完整了.   
此外,还在山巅的楼亭上,挂了一口约800多市斤的大钟作为警报器使用.根据当时设在南碉航空滥视哨的情报,在敌机将要来到时敲打预备警报钟声;敌机临近了,敲打紧急警报钟声;敌机去了,敲打解降警报钟声,以此指挥城关群众的避难疏散.   
万罗山虽有它独特的自然景观美色,令人神往,然而它的劫难也真不少.七十年代,山上的楼亭被拆毁,古树古木被砍掉了—些,准备兴建“陵园”.后中止.   
及至九十年代,在县老人协会的倡议集资下,在山巅的废墟上,又重建起一座二楼的.八角亭.新楼亭口:原楼亭体积扩大了三分之一,而且设计更为壮观,为万罗山风景增添了一道亮点,使万罗山更加秀丽多姿.   
万罗山的自然景观,理应得到保护,因为它是县城几千年的名胜古迹,然而由于人们这方面的意识淡薄,山上相继建起了“门球场”、舞厅、饮食店,把万罗山原有的景观,搞得支离破碎,使万罗山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