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寂寞的浯溪(有删节)王青伟(1)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冬季,差不多是整整的一个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 21 题。

寂寞的浯溪(有删节)

王青伟

  ( 1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冬季,差不多是整整的一个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到浯溪寻找能够烤火的树枝,靠着块大石壁,然后他们把拣来的枯枝败叶点燃,借以取暖。谁也没有想到,在离他们烤火不到二米远的地方,竟然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浯溪三绝碑 !

  ( 2 ) 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 。衡阳又称雁城,南飞的大雁,到了衡阳便徘徊不前了,雁群在秋风之中飞回低鸣,在云淡天高之下盘旋起落,寻找暂时憩息的归宿,不由人不心生无尽的遐想和莫名的激动 !

  ( 3 )当雁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时,我们突然听见了溪流的潺潺声。

  ( 4 )浯溪闻名的是它的碑林,其中称得上傲视千古、独立于世的当是三绝碑,一千三百余年前,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代表元结将他的不朽之作《大唐中兴颂》雕刻在一块巨大陡峭的石壁上,书写那块碑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颜真卿,此时的颜真卿书法艺术已臻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大唐中兴颂》应为颜真卿书法之绝响。

  ( 5 )浯溪,极有可能触摸到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种隐秘世界可能表达着一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反叛。

  ( 6 )泰山的雄奇壮观,暗含了中国帝皇的大一统思想,于是历代帝皇为其立封受禅,顶礼膜拜,浸淫到文化领域,儒家思想一统数千年,漫延到文学领域,豪放派永远占主导地位。公元七世纪中叶,一个政治失意、受到牵连的落魄文人元结被贬永州刺史,路途愈走愈逼仄,景物愈行愈荒凉,心地愈来愈灰暗。突然,他先是听见一声清脆的水流声,顺着溪流望去,到处一片姹紫嫣红,树叶成阴、怪石嶙峋,灰暗的心境一下为之明亮,荒凉的景物倏忽为之绚丽,这个小小的地方,溪是小的,山是小的,石头也是被分割为小块小块的,就连奔流的湘江也远没有长江黄河那样大气.那一刻,元结一下子看见了一个大我,面对浩茫的宇宙,他一下又觉得自己也就像浯溪这个小盆景,在天地之间变得那么渺小。

  ( 7 )于是他把那条溪命名为浯溪。浯溪,就是我的溪。古代的文人,以山水来造个字,并公然声称这块山水是属于我的,怕只有元结了,他当时的得意之情因这个浯字而情形毕现 ! 于是,浯溪成为元结另一种文化精神的观照。他在这里感悟和寻找到了 人生的另一面

  ( 8 )我总感觉到浯溪碑林的诗书之中,就是这种半归隐文化的典型代表。浯溪这块小小的天地盆景,就是那种寻求半归隐境界的最佳场所,极度得意和极度失意的文人都不大到得浯溪,因为浯溪既不宏大,也不苍凉,得意时需要一个宏大的场所来抒发一下豪情,失意时则需要一个苍凉的处所来哀叹人生的不幸。浯溪就夹在这两者中间,成为一个狭窄的不可言喻的心灵通道,驱使着一帮文人悄然而至,因此,在这样一个不易激起情感大起落的场所,自然也很难得产生惊天动地的诗篇。

  ( 9 )每次我去浯溪,除了看它的碑林和山水之外,最令我留连忘返的是两处地方,一处是元结当年弹琴的浯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琴声激活了浯溪山水,浯溪山水浸润着他的琴声,元结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顺琴而去,随水而流。我站在那个地方,常常缅怀的只是一种渐去渐远的影子,听见的只是一缕似要消失而又没有消失的古琴曲……

  ( 10 )另一处地方是大书法家米芾的拜石地,因为一尊奇石,米芾竟然一见而拜,现代的人似觉有些不可思议,我常常久久地凝视那块石头,觉得不过就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然而,是一种什么样的灵性突然触动了米芾的内心深处 ? 一块石头竟值得他跪地一拜呢 ?

  ( 11 )有一点却是可以坚信的,在现代文明铺天盖地的裹挟之下,我们是愈来愈找不到那种人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了,这不仅是一种灵性的退化,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消亡。

  ( 12 )每次我走进浯溪,总抱着一种敬畏之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因为每一块石碑上似乎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在着着我,那一刻,我觉得,在那些燃烧的火把之中,一丝苍凉和无边的寂寞叩击着我的心灵。

18 .作者说:“要说浯溪,应该先提提衡阳。”结合文章内容,分两点概括作者先提及衡阳的作用。( 4 分)

  ①(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从文中找出与“人生的另一面”含义相同的两个短语,并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人生的另一面”的精神状态。(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有人认为,本文以“寂寞的浯溪”为文题与文章内容有不合之处。请写出你的看法并简析理由。(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文章以叙述的笔调开篇,用稀世珍宝三绝碑的发现引出浯溪,写元结为浯溪命名,充分表现了元结作为封建失意文人的归隐情怀。

   B .作者对浯溪抱有“敬畏”之心,这既有浯溪山水的自然之美的原因,也有元结、米芾等大家在浯溪的遗迹的人文之美的原因。

   C .元结作为当时的政治上失意的文人,在浯溪找到了他的心灵归宿,他的《大唐中兴赋》成为三绝碑,就是因为它真实地抒写出自己的这份衷肠。

   D .文中对泰山的雄奇壮观和历代帝皇为之立封受禅的叙述是为了反衬浯溪的小巧而别致,进而为元结的感悟张目。

   E .作者对米芾拜石地的叙写,既是为了照应前文元结对浯溪的感悟,又暗合后文现代人应有一种与自然一触即发的大灵性的人文精神。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8 .( 4 分)①交代浯溪所在的地理位置。

  ②由衡阳秋雁寻找栖息的归宿,同后文元结在浯溪寻到心灵归宿暗中相照应。

   19 .( 4 分)两个短语:①中国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②半归隐境界。精神状态:既不极度得意,又不极度失意,情感不易激起大起落。

   20 .(答案要旨)没有不合之处。

  理由:①文题中的“浯溪”是这篇散文叙写和抒情的主体内容。  

  ②文题中的“浯溪”同元结对自己半归隐状态的感悟相通。

  ③文题中的“寂寞”与文中的元结、米芾从自然中产生感悟和灵性触动构成了反衬,突出了古人与自然感悟和灵性触动的可贵。

  ④文题中的“寂寞”暗示现代人缺乏古人那种与自然的一触即发的大灵性,从而含蕴了文章的主旨;反对人文精神的消亡。

  (答题顺序要先答①或②,后答③或④;答出其中任何三点即给满分。只答出①和②只给 2 分,只答出①或②不给分。)

   21 . DE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