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各题。宝物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各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可能是以前鉴定有误啊,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它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小说上下文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艺术特色的基本.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B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文章介绍的就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形象,并无高达一说.故选EA.
(2)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时需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小说的情节来分析.“不一定卖”,意思很明显,顾林心里对是否卖瓷瓶是犹豫的,不想卖,又不得不卖,分析时,考生依据原文分析出不想卖的原因和不得不卖的原因即可.当王经理问顾林瓶子是不真品时,“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可分析出顾林并不知道这个瓷瓶的真假;而当老教授问价时,顾林说“3--30万”,可分析出顾林不能确定这个瓶子的价值,既怕价格低了又怕价格高了;对于瓶子的来历,顾林是知道的,而且“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可分析出瓷瓶对父亲的重要意义,是父亲荣誉的象征,他不愿意卖;但父亲车祸住院,医院“又催交钱了”,使顾林不得不卖掉瓷瓶.
(3)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王教授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先总述王教授的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具体情节加以分析.从文本中可知,王教授本是江南人,离顾林家所在的江北很远,可是他“在江北开了个分店”,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顾林的父亲,要报答顾林父亲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在找到顾林后用高价买回自认为是赝品的瓷瓶,由此可分析出王教授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王教授一直寻找顾林父亲,是因为他认为自己送了赝品给恩人,没能真正感谢恩人,而心存内疚,所以找到瓷瓶后马上高价收回,可当他发现瓷瓶是真品时,又马上送回,表现出他做人诚信的品格.
(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这类题目可从小说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从小说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小说情节围绕瓷瓶展开,从王教授送瓷瓶谢恩人,到顾林卖瓷救父亲,再到王教授收回赝品瓷瓶,再到得知瓷瓶是真品而送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从小说的主题表达来看,收回赝品瓷瓶,得知真品再送回,歌颂了一颗感恩之心、一种诚信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王教授得知瓷瓶是真品马上送回,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饱满.从表达效果看,用数字结尾,没有再叙写顾林听到后的反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答案:
(1)EA(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要点: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看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