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
A.敢以烦执事(执掌这件事)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恩惠)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夫晋,何厌之有 (满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___。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晋军函陵
(3)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吾其还也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其”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其”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其”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其”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出城劝说秦王退兵。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C.秦王信服烛之武的一个原因是烛之武处处为秦考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度,接着分析秦晋的利益关系,最后分析存郑的好处,利害关系明了,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D.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离间双方,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犯秦,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戒心,这也是秦伯退兵的一个原因。
(5)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古代战争也是讲究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烛之武退秦师》就说明了这一点。
B.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句中“籍”就是项羽的名。人的称谓有谦称,如“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诸侯谦称,(少德之人);有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吾不能早用子”中“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中“竖子”对人的蔑称,骂人的话。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鸿门宴》就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左传》。
(6)对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节选自宋•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A.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B.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C.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选自《说苑•至公•卷十四》)①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②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
A.敢以烦执事(执掌这件事)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恩惠)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夫晋,何厌之有 (满足)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___。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晋军函陵
(3)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吾其还也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其”不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其”相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其”相同,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其”不同,③④两个“而”不同。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出城劝说秦王退兵。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C.秦王信服烛之武的一个原因是烛之武处处为秦考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度,接着分析秦晋的利益关系,最后分析存郑的好处,利害关系明了,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D.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离间双方,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犯秦,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戒心,这也是秦伯退兵的一个原因。
(5)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古代战争也是讲究礼仪和行为规范的。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烛之武退秦师》就说明了这一点。
B.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句中“籍”就是项羽的名。人的称谓有谦称,如“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诸侯谦称,(少德之人);有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吾不能早用子”中“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中“竖子”对人的蔑称,骂人的话。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鸿门宴》就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左传》。
(6)对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节选自宋•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A.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B.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C.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7)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可谓大公也。
(选自《说苑•至公•卷十四》)①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②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2)C A项,“亡”,使动用法,B“鄙”,边邑,这里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 D项,名词作动词(驻军)(3)D解析:“其”①代词...
看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2020-03-30 …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意思如题…… 2020-03-31 …
英语翻译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成就其身者须在礼,而成 2020-04-07 …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 2020-05-16 …
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 2020-05-16 …
王孙满的话:“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理解正确的一 2020-05-17 …
翻译文言文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医者,注目 2020-06-17 …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是谁说的到底是孔子还是荀子说的这句话? 2020-07-08 …
高一语文问题在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些字词解释我不会以其无礼于晋的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 2020-07-15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这段话告诉我们()A.对人不讲礼,很难与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