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流行。公元819年,韩愈向唐宪宗上《论佛骨表》,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言,身不服先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流行。公元819年,韩愈向唐宪宗上《论佛骨 表》,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言,身不服先 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乞以此骨(佛舍利)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1)概括材料一中韩愈的观点。 结合史实,说明这种态度在宋代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又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又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 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
……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 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糢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3)据材料三,指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中国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这体现了知识分子肩负了怎样的时代使命?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言,身不服先 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乞以此骨(佛舍利)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
看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