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问题。龙潭夜坐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亦曰《幽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歌前三联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图景?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两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龙潭夜坐》是明朝中期诗人王守仁的诗作.诗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一句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诗歌结尾之处,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苦楚和愤懑的情绪.

答案:
(1)①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澄澈寂静的山间夜景图(或答幽雅静谧的空山月夜图).(2分)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1分) ③凸显了诗人才不为所用的孤独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可见心情已豁然开朗.(1分)
(2)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以动衬静,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声;视觉:草上露水.(每一点3分,分别设置为手法1分,分析2分;任答两种,意思对即可)

译文:
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赏析:
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诗人这里自称幽人.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这里,诗人意在表现月夜的孤寂空廓,但不从寂静无声上用力,而是特意地写了声响,以反衬周围环境的空旷幽邃,达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使自然界充满生命的意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这一联写诗人徜徉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快慰的心境,颇似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诗人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不怕草鞋打湿,任凭风吹衣飘,虽有露冷风凉之感,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尾联抒发生不逢时的感慨和对大江南北壮丽风光的热爱.孔子在《古琴操》中有《猗兰操》,哀伤生不逢时.王守仁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作此诗时,正是他伤不逢时的时候,所以借《猗兰操》琴曲名来抒发心中的烦忧.但正当他面对大江,想要发泄不满时,大江南北的壮丽山河,又使他抑郁的心情豁然开朗,足见诗人的胸怀是坦荡豁达的.
全诗写龙潭夜景,一片清幽,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俗官场,眷然归与的思想感情.
看了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唐朝大诗人杜普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一句“:八月秋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现在你是否体会  2020-04-06 …

来的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图片在左边引用李商隐的一首古诗唤起怎样的联想:用了怎样一组  2020-04-26 …

1.引用李商隐的一首古诗唤起怎样的联想:用了怎样一组比喻?2.第6、7自然段写雨中山林在阳光下显现  2020-06-09 …

(2014•淮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  2020-06-12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的声音,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辨别出来;“静”和“幽”  2020-06-12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的声音,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辨别出来;“静”和“幽”  2020-06-29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我们走在林中能听到“  2020-07-01 …

(2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  2020-11-05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  2020-11-05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我们听到的“蝉”和“鸟”的叫声是由于它们的发声体而产生的;能区分出  20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