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历史中的“中朝”和外朝“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古代历史中的“中朝”和外朝“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朝的第二种含义是指机构或人员.《韩非子·孤愤》注中讲得比较笼统:“外谓百官也,内谓君之左右也.”《汉书·刘辅传》孟康注说得比较具体:“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上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他是就西汉时期、武帝以后 的情形而言,而且讲得并不十分全面,如没有讲到尚书就是个明显的缺陷.此后历朝历代,内朝的机构和组成人员迭经变化.第二种含义的内朝往往置于宫廷内,西汉中后期的尚书即是一例.第二种含义的内朝据说滥觞于西周时期,但毕竟正式出现于汉武帝时.互汉昭帝时,外戚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身份主持内朝,内朝权力明显增长,丞相田千秋、杨敞等人“徒唯唯而已”.可见,内朝已经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之上了.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制,即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其中原属少府,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以及一些内廷人员,地位有较大提高.朝廷政务往往先与尚书、侍中、大将军等近侍内廷“中朝”人员商议,然后告之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外朝官实际作用被削夺,地位下降,中朝官员受到重用.中朝制的建立既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也是内廷近臣权力膨胀的结果.汉成帝时,大司马(武帝时由太尉改称)、大司空(成帝时由御史大夫改称)和丞相(哀帝时改称大司徒)三公权力进一步削弱.尚书 权力扩大,尚书令为主管,设五曹.东汉时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尚书机构称台,有令、仆射各 1人,尚书6人,分掌三公、吏、民、客、二千石及中都官等六曹,分割或取代了九卿部分职权.东汉至魏晋,中央政务逐步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渐由九卿向六部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