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伟大的宁静——歌德与李白的两首小诗冬青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要“比”“兴”,要象征,都要自然为他帮忙。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
美文欣赏 伟大的宁静 ——歌德与李白的两首小诗 冬青 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要“比”“兴”,要象征,都要自然为他帮忙。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被打击,理想被击碎,纯真的感情不能为世俗所容,甚至于“世人皆欲杀之”时,就会更加感到自然的亲切知音,迥异乎俗世了。这时,自然不再仅仅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写诗的作料儿,而成了知情着意的骨肉亲人了。于是,他们就将一颗诗心放在自然中去洗净尘土,冷却欲火,最后与清净的自然合而为一。 这是歌德的诗《浪游者的夜歌(二)》: 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远处的群峰默默无语地立着;树梢,一丝儿风影也没有,树林中,栖鸟亦缄默无声。真是远处静,近处亦静,万物俱皆静寂。诗人,也就在宁静的大自然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诗人,也就变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的脉息相通。自然中加入了新的成员并未失去它的和谐宁静,诗人投入了自然却在心中注满了甘美的和平安宁。自然与诗人,物异而情同,交浅而意深,都进入物我两忘的意境中了。 李太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与歌德这首小诗的意境极为相似: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与歌德诗一样,写景由远而近。目送飞鸟高飞至尽,复见孤云闲独去,诗人却没有目送归鸿,只是觉得鸟与云的无情——对诗人寄托的情意竟似毫不觉察。这两句似比似兴,却不可以比兴释之,而应视做诗人即目所见。这时,鸟尽云去,诗人正意兴索然,却发现敬亭山默默地站在自己面前。只有敬亭山,不似“众鸟”“孤云”之“飞”“去”,而在深情地看着诗人。茫茫天地之间,一山一人,相对而坐,不知山化而为人耶,抑或人化而为山耶,只知山与人已然同化,心意相通,相看不厌。这是何等的快慰,又是何等的悲哀! 而李白和歌德都将这悲哀与快慰默默地融化于自然之中,其情怀从平淡的字句中渗出来,使人品味不已。而李白之诗题云“独”,歌德诗中的“稍待”,都透露出其中的消息。 相似的境遇,造成了相似的心境。李白、歌德都曾有一时期从政,且有相似的遭际。歌德这首诗写于1780年9月,其时歌德正为魏玛服务,被宫廷中庸俗猥琐的贵族人群所包围,为繁重的政务所累。在政治上,从一开始的满怀信心变为感到处处荆棘,他一举手一投足都得奋斗一番,有些事即使经过努力,却终归一事无成。因此,在公务之余他便置身于大自然,这首小诗就是题在伊尔美瑙的吉息尔汉山山顶小木屋的墙壁上。李白呢,由“仰天大笑出门去”到长安,到觉得“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经历了一个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对现实政治和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有清醒认识的过程。同歌德一样,知道了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愚蠢、昏庸、矛盾和不义,周围的人则大都不过是一些蠢人和流氓。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后,诗人在东南各地漫游,天宝十二载到达今安徽境内,“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北郊,是李白居宣城时经常游息的地方。在这里,诗人写下了这首小诗。 虽然心境相似,但由于诗人的个性不同,因而表现的手法也微有不同。李白是从大自然中寻求知音,所以“鸟”“云”因对诗人掉头不顾而使诗人忿愤,虽然诗的后两句流露出的快慰使这种情绪被淡化了,不过,也因为有后两句,才使人咂摸出前两句中“飞尽”“去闲”中蕴涵的诗人的情绪。而歌德呢,则将自然中的一切皆视做和谐一致的整体,将自己也化而为自然的一部分,心神俱静,心神俱净,一切鄙陋繁杂的政务负担,尽皆于此刻泯灭无迹。李白的诗道出了物我两忘的情由,以及心中的烦愁逐渐消释于自然中的过程。先是将感情投射到“众鸟”上,众鸟高飞而尽,再寄情于“孤云”。云是孤云,人是独坐,而孤云竟也悠闲地远去了。诗人又一次体会到了世态的炎凉。这时,才知敬亭山之可亲可信,而与之相看不厌。山,是诗人心心相印的契友,与诗人默默地交流着情感。无众鸟之乱耳扰心,无孤云之触目惊神,天地间又是多么宁静!与歌德的山、树、林鸟与人一起安息的意境何其相似。 李白的天性是率真自然的,我们可以明白地看到他坦诚的心灵的细微变化。而他的心灵,又是多么敏感;他的感受,又是多么微妙啊!他不自觉地就将他的情感注入到自然的景物中,直至找到与自己情感相通的景物,就与之俱化,自己的孤独寂寞满腔情致就得到了理解,他就感到欣慰了。 歌德,却是在静观自然的时候,似乎被自然的宁静逐渐感染的。其实是体会了自然之情后,借自然之情抒发自己的情怀。诗人的心情,又可从自然之情中品味得出来。 歌德诗中的宁静,与李白山人对视的宁静一样,并不是死寂。这是“大言希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宁静。人与自然之间互相意会,而不以声相传。这样,我们就随着诗人,进入这种脉脉不语的情境中,感受着莫可名状的宁静中的情感交流了。其实,倘将歌德这首小诗也“翻译”成五言绝句的话(这无疑是可以办到的),则更可体味到与李白诗的神似。而歌德曾崇尚过古典艺术“高贵的单纯、伟大的宁静”的理想,这首小诗与李白的诗又都庶几近之,故而对这两首小诗体现的境界以“伟大的宁静”目之,当不为大错吧。 (选自《名作欣赏》1987年第5期) 鉴赏提示:这是一篇对《浪游者的夜歌(二)》与李白《独坐敬亭山》比较赏析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二者之间共同点与不同之处的分析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诗歌所描写的对象并不仅仅与作者的心理情态有关,更是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遭际的一种委婉含蓄的折射。诗人往往通过一定的细节描写反映个人的志趣与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观点与态度。 |
课外文言阅读。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2020-06-21 …
《韩非子》部分译文1.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2.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3.人或传其书至 2020-07-28 …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 2020-07-2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韩非列传司马迁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 2020-07-28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 2020-07-28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 2020-11-06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韩非者,韩之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 2020-11-06 …
课外文言阅读(9分,每小题3分)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 2020-11-06 …
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可为何还要专门区分天与人呢?其研究方法与其观点岂不矛盾? 2020-11-13 …
明辨是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开玩笑是正常的现象。请分别评析以上的“玩笑”,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开玩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