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扶而 去:使……离开
B.天下 宗:祭祀
C.我安归矣 适:往,到
D.余甚或焉 :通“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德义
C.七十子之徒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B.若至近世,操行 徐公若君之美也
D.以暴易暴兮,不知非矣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②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项羽本纪》)
③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宗:归顺,遵奉.“祭祀周宗”搭配不当.译文为:天下都归顺了周朝.
(2)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到;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那个;表反问语气.
(3)A“含蓄地批判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4)①于是:这时;善养老:很好地赡养老人;盍:何不.译文为: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②纵:即使;独:难道;愧于心:心中愧疚.译文为:即使他们不说,(项羽)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 
③卒:终于;短屈原于顷襄王: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迁:贬谪.译文为:现在尹子兰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非常生气,就贬谪(或流放)了屈原.

答案:
(1)B
(2)A
(3)A
(4)①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
②即使他们不说,(项羽)我难道心中就没有愧疚吗? 
③现在尹子兰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非常生气,就贬谪(或流放)了屈原.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
    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贤明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这种说法,到底是怎样的呢?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只走大路,从不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思想志向不一致的人,不能在一起商量谋划.”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了.所以他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到了严寒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
看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把一根竹竿插入水中4分之3米,然后将竹竿倒转,再插入水中至竹竿的2分之1处,结果竹竿未湿的一段长6  2020-05-20 …

竹林深处人家阅读答案1.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远到近,由外到内,全方位描绘竹林特点.文中的短语  2020-06-21 …

请将以下文段用规范的汉字写在方格中。唐诗咏竹诗句中,读来最亲切者,莫如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2020-06-22 …

勾股定理的应用书上有个问题:中的"折竹"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未折抵地,去根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2020-06-2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父亲的烟杆郑能新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昆曲中的“竹肉相发”(有删节)“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早出自房玄龄  2020-07-05 …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什么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  2020-07-0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  2020-07-08 …

中国竹乡安吉县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超急,数学题中国竹乡"安吉县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某企业已收购毛竹  2020-07-17 …

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父爱山里的雾,很大,潮湿。熟悉的路,一前一后,走了很长,很久。终于,我停下  202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