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选段,完成第1-6题。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
题目详情
阅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选段,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或用漆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可以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简牍中间穿上一条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简牍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60公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用简明的语言解释“简”和“册”这两个概念。(字数不超过方格数,以下同) “简”是□□□□□□□□□□ “册”是□□□□□□□□□□ 2.根据竹、木、帛做书的材料的缺点,我们可以推知,书的理想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二是□□□□。 3.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这种书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通采用,但比竹简轻便”?为什么? 4.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3段中的“还”字,是与第1段中的“——”一词相照应的。 5.选文第1段中孔子的传说隐含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意思是 ——,请再写出两条类似的成语——、——。 6.对选文内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重点介绍了我国早期的正式书籍——简牍和帛书的形式、制作方法及特点。 B.重点介绍了我国正式的书籍使用材料的演变和发展。 C.主要说明了我国正式的书籍产生的时间及发展过程。 D.主要说明了纸成为书籍的理想材料的原因。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简”是古代写了文字的竹片;“册”是用绳索串编起来的简牍。2. 携带方便;成本较低。3. 这句话拿帛书与竹简作比较,先肯定其“轻便”的优点,接着用“但”一转,侧重强调其“成本太高”的缺点。而强调缺点,意在说明书籍演变的动力,为引出下文作准备,所以不能改。所改句子重在肯定帛书的优点,这显然不合说明的需要。4。. 起先 5.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囊萤夜读。6. A第6题A项的概括比较全面、准确。
|
看了阅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选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乙各有书若干本,若甲给乙8本,则乙比甲所剩的书多3倍甲、乙各有书若干本,若甲给乙8本,则乙比甲 2020-05-13 …
阅读《慈母情深》中母亲带“我”到派出所要回小人书的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从母亲的“静坐斗争”中感 2020-05-13 …
阅读《慈母情深》中母亲带“我”到派出所要回小人书的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从母亲的“静坐斗争”中感 2020-05-13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治理淮河水患,兴修淮河水利,是安徽崛起的需要,也是皖籍人民的 2020-05-16 …
永远的小人书中的字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永远的小人书这“在堂哥木箱里的小人书基本上都被我看完的时候,我 2020-05-20 …
永远的小人书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小人书的喜爱和对同年纯真岁月的难以忘怀之 2020-05-20 …
六针眼装指的是古籍图书的旋风装形式。 2020-05-31 …
1、甲乙丙三人各有若干本书,甲给乙丙两人,使两人书的本数增加1倍;然后乙也照这样送给甲丙两人;最后 2020-06-16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录取名额根据各州户籍人数的多寡等进行分配,为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科举考试中采取多 2020-07-04 …
按照我国法律,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的混血在中国出生,他的国籍是哪国?如果选择住在中国的话。顺便问下, 202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