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面对黄河现在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300字
题目详情
面对黄河现在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300字
3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黄河名字的由来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脖了,这就给黄土高原和中原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开封首当其冲,尽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为给母亲“治疗”,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迫使我们接受了一种不愿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和“城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在开发黄河旅游区的今天,“悬河”已成为举世奇观,“城摞城”也将成为探秘寻古的游览胜地.我们开封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请到开封来,感受‘头顶一条河,脚踩六座城’的独特韵味!”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黄河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p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孝.
人们都说母亲是宽宏的,母亲是无边的,虽然我未曾领略过母亲的魅力,但在梦中,在心中,母亲用她的惊涛骇浪浊流宛转,激励着我,关怀着我.
一声声浪声,将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文人墨客以精美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黄河,望着日夜奔腾的黄河,望着我心中的黄河,我太过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动,母亲累吗?母亲微笑着告诉我,为了这个民族,为了爱她的儿女,这是一种必须,一种必须的付出,为了华夏子孙能够腾飞,为了民族精神能够延续,她必须不停的流动,不停地提醒华夏子孙能够腾飞,必须滋养这个民族.
腾飞,子孙……我眼睛湿润了,为了她爱的人们,她甘愿受到风吹日晒,甘愿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够腾飞,为了子孙能够过的比她好,她甘愿随这一切,“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从风中,从浪中传来一阵阵呐喊.
泪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泛滥,母亲啊!母亲你目睹这你的子女为了自我而自相残杀,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将魔爪伸向了您,可您却甘愿随,甘愿忍受,甘愿不辞辛苦的传扬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啊!我伟大的母亲我心爱的母亲,你让我敬佩,你让我感动,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你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腾飞,带着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流向辉煌,我懂了,我懂了,我深爱的母亲,我心中的黄河.擦干眼泪,将对心中黄河的爱化作一种永恒,带着母亲给予我的责任,我该起程了,我该付出了,我该道别了.
“母亲,请好好珍重,您的儿女不会让您失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滋养您的儿女们吧,一路保重,保重.”
别了心中的母亲河——黄河,带着希望,带着祝福,带着必须腾飞的信念,我开始奔腾,全华夏子孙们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益发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水大量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她终于切穿三门峡,流入华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入大海的怀抱.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
黄河最后冲过三门峡、全线连接贯通的具体年代,学者的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即当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不过,此时她的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下游的河道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但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定型.而且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延伸的属性,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继续延长,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
今日的黄河,全长5 464公里,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她从源头汩汩东流,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在历史上,黄河还曾经流过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四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共约25万平方公里.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选自《黄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土高原
黄河从青海省东部的龙羊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大体上西起日月山,东到太行山,南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之间,称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着巨量的泥沙.“黄”河的盛名,实际上是黄土高原奉赠的.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发育最典型的区域.进入黄土高原,豁然入目的就是铺盖在大地上的金黄色的黄土.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是赤裸裸地袒露着宽阔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得支离破碎,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幅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泾河上游马莲河畔合水县境内,发掘出一具较为完整的古象化石.经考古鉴定,这是200万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河剑齿象”.这具古象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面貌: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黄土高原俨然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证明,“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近代,这里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几十万年来,人类用他勤劳的双手开发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族首领.炎帝居姜水,因以为姓.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以东,属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传说是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以疗疾病.所以,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个开拓了渭河流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肥沃的黄土长出了人类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使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汉,黄土高原被逐步开垦,出现了种植“百谷百蔬”的兴旺景象.夏书的《禹贡》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据说这本书是铸在九鼎上面的,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地理和物产的状况.《禹贡》上说,今天秦岭以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厥土黄壤”,“田上上”.上上,是九个等级中的最上等.大禹时期的黄土高原确实是物产丰饶、殷实富庶的地方.西周时期,这里已大量种植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并驯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畜禽.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统计,仅京师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今华阴、高陵、眉县),就集中居住了240多万人.在汉、唐间,这里畜牧业很发达.在汉朝时拥有牲畜1 000多万头;南北朝时更多,仅陕北一带就有600万头.
黄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丰厚的资源和肥田沃土,养育着高原上的人民.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土高原不正是金色的襁褓吗?
(选自《黄河万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 000万公顷,流域人口1.2亿.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黄河断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问题.本节重点讨论黄河断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1)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2)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资源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现在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已超过370亿立方米,所以冲刷河道的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根本没有保证.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径流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更为明显.1997年1~3月的径流量减少23%,降到历史最低点,源头首次出现断流,下游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断流.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16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年均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两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悬河”,下游河堤形成“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态势.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上游灌区面积占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却占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20%~30%,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进国家6倍以上.经营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4)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黄河下游日益严重的断流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断流原因、影响和对策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并提出许多观点与建议.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4.黄河知识问答
①“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
这一名言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党中央在指挥解放军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决定东渡黄河到华北去.1948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过河,一共有十几条木船,毛泽东上了第一条船,周恩来、任弼时上了第二条船,陆定一和胡乔木等人上了第三条船.船至中流,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冰块撞击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②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③你能举出沿黄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沿黄省区的主要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其中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西面16公里的武周山北崖,依崖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万余尊,大部分为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至太和十九年(495年)凿琢而成.被人称赞为“雕刻奇佛,冠于一世”.
龙门石窟坐落在河南洛阳城南13公里的香山、龙门山间,自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时开凿,历北朝、隋、唐至宋,历代营建不绝,仅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即达150年以上.经过几百年无数艺术巨匠的精心雕凿,使龙门和香山之间,窟龛连属,多达2 100多个.窟龛之中,又有碑刻3 600块,全山造像达10万余尊.另外,龙门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奇观,还有独具特色的数千块碑刻,其中不仅有抄经写经僧徒的手笔,也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等人的杰作.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天水县.这里有洞窟194个,石雕、泥塑7 200尊,壁画1 300多平方米.塑像塑造的时间从后秦至清代,历经10多个朝代,约1 500年.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流域的许多文物古迹,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麦积山石窟,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著名的硕果.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黄河名字的由来
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量充沛,水流清澈,那时,她的名字并不叫黄河.我国最古老的字书《说文解字》中称黄河为“河”,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中称黄河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汉书·西域传》中称“中国河”,《尚书》中称“九河”,《史记》中称“大河”.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唐宋以来的千余年历史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黄河的泥沙含量日渐增多,污染加剧,我们伟大的母亲“患脖了,这就给黄土高原和中原大地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开封首当其冲,尽管世世代代的人民群众为给母亲“治疗”,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迫使我们接受了一种不愿接受的现实,那就是“悬河”和“城摞城”.灾难有时也能转化为财富,在开发黄河旅游区的今天,“悬河”已成为举世奇观,“城摞城”也将成为探秘寻古的游览胜地.我们开封人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请到开封来,感受‘头顶一条河,脚踩六座城’的独特韵味!”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黄河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p
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这是一种不孝,一种莫大的不孝.
人们都说母亲是宽宏的,母亲是无边的,虽然我未曾领略过母亲的魅力,但在梦中,在心中,母亲用她的惊涛骇浪浊流宛转,激励着我,关怀着我.
一声声浪声,将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文人墨客以精美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黄河,望着日夜奔腾的黄河,望着我心中的黄河,我太过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动,母亲累吗?母亲微笑着告诉我,为了这个民族,为了爱她的儿女,这是一种必须,一种必须的付出,为了华夏子孙能够腾飞,为了民族精神能够延续,她必须不停的流动,不停地提醒华夏子孙能够腾飞,必须滋养这个民族.
腾飞,子孙……我眼睛湿润了,为了她爱的人们,她甘愿受到风吹日晒,甘愿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够腾飞,为了子孙能够过的比她好,她甘愿随这一切,“只要你过的比我好.”从风中,从浪中传来一阵阵呐喊.
泪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泛滥,母亲啊!母亲你目睹这你的子女为了自我而自相残杀,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将魔爪伸向了您,可您却甘愿随,甘愿忍受,甘愿不辞辛苦的传扬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啊!我伟大的母亲我心爱的母亲,你让我敬佩,你让我感动,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你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腾飞,带着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流向辉煌,我懂了,我懂了,我深爱的母亲,我心中的黄河.擦干眼泪,将对心中黄河的爱化作一种永恒,带着母亲给予我的责任,我该起程了,我该付出了,我该道别了.
“母亲,请好好珍重,您的儿女不会让您失望,带着我的祝福,继续滋养您的儿女们吧,一路保重,保重.”
别了心中的母亲河——黄河,带着希望,带着祝福,带着必须腾飞的信念,我开始奔腾,全华夏子孙们开始了辉煌的征程
1.远古的地质运动与黄河的形成
在地球岩石圈不停的运动之中,华北地台大约在17亿年以前隆起了.随后它持续抬升,形成中国范围内最早而且面积最大的一块古陆.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华北地台两次下沉,受到海水的浸泡,至二叠纪(距今28 500万年至23 000万年)再次抬升,重新露出水面.在这个反复抬升和沉降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遗体在沉降区堆积起来,形成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接着,在侏罗纪(距今19 500万年至13 700万年)与白垩纪(距今13 700万年至6 700万年)发生了被称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与现今山西高原原本连为一体的今华北平原地区转而沉降,先形成盆地,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片大平原,而山西高原则陆续抬升,形成了东低西高的局面.进入新生代(始于距今6 700万年)时期,又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造山运动比燕山运动更为强烈,不仅促使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青藏高原急剧抬升,而且波及整个中国,促使一些地块抬升,成为山脉,一些地块下沉,成为盆地.如山西高原就因受到这次造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两条近乎平行的大断裂带,从北向南穿过高原的中部,断裂带的断块程度不一地向下陷落,形成狭长的槽谷.槽谷的南端与关中所处的沉降带相接,形成汾渭盆地.后来,一些抬升的山脉受到风化剥蚀,逐渐夷平,成为高原;下沉的盆地则贮积起水而成为湖泊.此后,这个地区先后经历两次规模较大的冰川活动,气候变得寒冷而干旱,那些大湖逐渐萎缩,或被分割成许多小的湖泊,全区出现若干个大型湖盆和许许多多的小湖泊及湿地.地面上的流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逐渐汇聚到古湖盆当中,并发育成若干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在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流水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积石山即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今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潴积,形成古若尔盖湖.源出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流水,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古共和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流水,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今日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因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由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汾渭盆地的东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流水,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则分由丘陵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便逐渐形成了四段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古黄河就是在这些独立的水系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的.
在地质年代第四纪(始于距今250万年前)的早期即距今100万年前后,这个地区冰川融化,气候变得温暖而湿润,降水量充沛,河水迅速暴涨,流水的冲刷下切作用不断加剧.流水的冲刷促使河床逐渐由浅变深,从而产生溯源侵蚀作用,使源头的位置向河流流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上游不断向上延长.流水的下切,则冲击着阻挡其前进的高山峻岭,为自己开辟通道,使下游日益向下延伸.此时,中国中西部的高原继续处于上升的阶段,益发加强了这种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流水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终于将两条河流中间的分水岭打通,使各个封闭的湖盆有了出口,使各自独立的河段连接起来,古黄河至此已初露端倪.不过,此时的古黄河还是一条内陆河,她的东端止于浩瀚的三门古湖,因为东面的中条山还阻挡着它通向大海的道路.但是,古黄河继续以顽强的毅力,发挥其溯源下切的侵蚀作用.当上游的来水大量进入三门古湖,水位升高,超过了三门地垒的高度,湖水就向东漫流,并不断下切.经过漫长的岁月,她终于切穿三门峡,流入华北平原,而与中条山东侧的流水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奔流,投入大海的怀抱.一个伟大的生命从此诞生了!
黄河最后冲过三门峡、全线连接贯通的具体年代,学者的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即当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出现在周口店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这条大河,已经从西到东将各段河道连接起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不过,此时她的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下游的河道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但上游的河道则已基本定型.而且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延伸的属性,她的上源和下游仍在继续延长,从而最终形成今天的面貌.
今日的黄河,全长5 464公里,是长度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她从源头汩汩东流,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流域面积达752443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鄂尔多斯内流区面积,则为79.4万平方公里.包括与黄河密切相关的河南、山东两省的沿黄地区在内,总共有耕地3亿亩,居住着1.2亿人口.在历史上,黄河还曾经流过河北、天津、安徽、江苏四省市,整个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共约25万平方公里.据2000年初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2%.但就是这些黄河水,加上流域内有限的地下水,却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和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并远距离地向流域之外的地区调水,承担着流域外的部分供水任务.仅从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
(选自《黄河传》,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黄土高原
黄河从青海省东部的龙羊峡到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区.这片广袤的黄土区,大体上西起日月山,东到太行山,南至秦岭,北抵阴山,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海拔一般在1 000~2 000米之间,称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着巨量的泥沙.“黄”河的盛名,实际上是黄土高原奉赠的.
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发育最典型的区域.进入黄土高原,豁然入目的就是铺盖在大地上的金黄色的黄土.现在的黄土高原几乎是赤裸裸地袒露着宽阔的胸膛,被起伏不平的山丘和纵横交错的沟壑切割得支离破碎,构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实,远古时期的黄土高原并不是眼前这幅景象.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给万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197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泾河上游马莲河畔合水县境内,发掘出一具较为完整的古象化石.经考古鉴定,这是200万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黄河剑齿象”.这具古象化石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面貌:到处是森林、莽原和湖泊;在茫茫的原野上,野马奔驰,羚羊咩叫,鸵鸟漫步,鼢鼠觅食,古象成群……黄土高原俨然是一个天然动植物园.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证明,“蓝田猿人”“丁村人”“河套人”,这些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就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近代,这里还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存.几十万年来,人类用他勤劳的双手开发了这里肥沃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炎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族首领.炎帝居姜水,因以为姓.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以东,属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传说是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以疗疾病.所以,炎帝又称神农氏.炎帝部族的先民,第一个开拓了渭河流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肥沃的黄土长出了人类亲手种植的农作物,使黄土高原的渭河流域,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自夏、商至秦、汉,黄土高原被逐步开垦,出现了种植“百谷百蔬”的兴旺景象.夏书的《禹贡》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地理著作.据说这本书是铸在九鼎上面的,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的地理和物产的状况.《禹贡》上说,今天秦岭以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厥土黄壤”,“田上上”.上上,是九个等级中的最上等.大禹时期的黄土高原确实是物产丰饶、殷实富庶的地方.西周时期,这里已大量种植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并驯养了马、牛、羊、鸡、犬、豕等畜禽.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统计,仅京师长安周围的三辅地区(今华阴、高陵、眉县),就集中居住了240多万人.在汉、唐间,这里畜牧业很发达.在汉朝时拥有牲畜1 000多万头;南北朝时更多,仅陕北一带就有600万头.
黄土高原是金色的土地,它以那丰厚的资源和肥田沃土,养育着高原上的人民.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土高原不正是金色的襁褓吗?
(选自《黄河万里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3.黄河断流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干流全长5 464公里,流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2 000万公顷,流域人口1.2亿.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国21世纪内陆经济发展的轴线.长期以来,黄河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缺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黄河断流已不是个简单的水文现象,而是流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黄河断流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大问题.本节重点讨论黄河断流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河断流始于1972年,90年代趋于频繁,断流时间与距离不断延长,黄河下游有变成间歇性河流的危险.
(1)黄河断流的现状与态势
黄河断流始自1972年山东省利津,后来日趋严重.1972~1998年的27年间,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90年代,年年断流,且首次断流的时间提前、断流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已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黄河源头1997年开始出现断流,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1999年春也出现了首次断流,完全暴露的河段达8公里.
(2)黄河断流的影响
黄河断流使沿黄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逾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黄河水每年给山东带来的经济效益达100亿元,由于断流而影响了山东经济发展,1997年那次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断流,给山东省造成上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滨州地区,仅1992~1998年的7年间,由断流和污染造成工农业损失15.8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亿元,全区还投入抗旱资金3.5亿元.黄河断流使三角洲面临严重水资源危机,将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断流,也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山东东营、滨州、德州等城市经常由于供水不足,采取限时限量供水.
对沿河特别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岸侵蚀后退.由于入海泥沙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为以净蚀退为主,造成海岸后退.二是地下水环境恶化.由于地表淡水补给减少和地下淡水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水入侵,水质恶化.三是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污染加重.由于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地表水减少,使主要河流的污染物浓度不但超过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而且在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段已达到或超过鱼类致死浓度,许多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四是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使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黄河三角洲地表植被十分脆弱、极易演替.植被以草地为主,现有各类草地21.8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场18.5万平方公里,由于断流,不仅土壤盐碱化,使草地向盐生植被退化,而且还影响人工草地生长.五是河口地区及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种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断流使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严重威胁湿地保护区数千种水生生物、上百野生植物、180多种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结构趋向简单.断流使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繁衍,十多种鱼类不能洄游等.
河道萎缩,改变了河道冲刷模式泥沙淤积使河道萎缩,河床抬高,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决口和改道的风险,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水文上看,黄河断流属于水量季节性变化.但实质上,断流是人类对水资源用量超过其自然限度,是人类需求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
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雨、径流偏少,人均和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干旱是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黄河水有90%用于农业灌溉,引黄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80万公顷增加到1994年的731万公顷.全流域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的用水量逐年增加:1949年为74亿立方米,50年代为124亿立方米,90年代增加到296亿立方米.现在黄河流域实际用水量已超过370亿立方米,所以冲刷河道的生态用水(210亿立方米)根本没有保证.目前黄河径流的开发利用率已超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50%,超过国内其他江河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用水平.可见,用水量剧增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源头和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青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产流区和水源涵养区,境内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9.6%,径流量却占黄河总径流量的近1/2.植被破坏导致草地沙化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上游径流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进入90年代后,减少更为明显.1997年1~3月的径流量减少23%,降到历史最低点,源头首次出现断流,下游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断流.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16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的泥沙年均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已高出两岸土地3~10米,形成近千里的地上“悬河”,下游河堤形成“越加越险、越险越加”的态势.
缺乏统一管理,水利用率低黄河干流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尚未健全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很难做到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上游灌区面积占全流域的27%,但耗水却占全流域灌溉用水的44%.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仅为30%,工业用水重复率仅20%~30%,万元产值的平均用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多,高出用水先进国家6倍以上.经营管理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另外,全流域工业废水处理率不到21%,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
(4)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
黄河下游日益严重的断流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断流原因、影响和对策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研讨,并提出许多观点与建议.
缓解黄河断流的基本对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实行全河道水量统一调度;
b.坚持节水方针,发展节水型农业,建立节水型产业;
c.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d.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4.黄河知识问答
①“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哪位伟人说的?
这一名言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党中央在指挥解放军取得宜川大捷之后,决定东渡黄河到华北去.1948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从吴堡县川口村过河,一共有十几条木船,毛泽东上了第一条船,周恩来、任弼时上了第二条船,陆定一和胡乔木等人上了第三条船.船至中流,巨浪杂夹着磨盘大的冰块汹涌咆哮,冰块撞击木船发出惊心动魄的砰砰声,小木船忽而跃上浪尖,忽而沉落波谷.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心潮澎湃,沉思良久,深深地感叹道:“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②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③你能举出沿黄各省区一些著名的石窟吗?
沿黄省区的主要石窟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其中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西面16公里的武周山北崖,依崖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万余尊,大部分为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至太和十九年(495年)凿琢而成.被人称赞为“雕刻奇佛,冠于一世”.
龙门石窟坐落在河南洛阳城南13公里的香山、龙门山间,自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时开凿,历北朝、隋、唐至宋,历代营建不绝,仅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即达150年以上.经过几百年无数艺术巨匠的精心雕凿,使龙门和香山之间,窟龛连属,多达2 100多个.窟龛之中,又有碑刻3 600块,全山造像达10万余尊.另外,龙门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奇观,还有独具特色的数千块碑刻,其中不仅有抄经写经僧徒的手笔,也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等人的杰作.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天水县.这里有洞窟194个,石雕、泥塑7 200尊,壁画1 300多平方米.塑像塑造的时间从后秦至清代,历经10多个朝代,约1 500年.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流域的许多文物古迹,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麦积山石窟,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著名的硕果.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
看了面对黄河现在的状况,你有什么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什么意思我想问的是“由于函数y=eˆx+ax,x∈R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故y'=e^ 2020-05-13 …
以0的启示为题的作文有人问“‘0’是什么?”音乐家说:“0是休止符”数学家说:“0是零,是圆”诗人 2020-05-13 …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是什么意思“由于函数y=eˆx+ax,x∈R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故y'=e^x+a有 2020-05-23 …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什么意思我想问的是“由于函数y=eˆx+ax,x∈R有大于零的极值点,故y'=e^ 2020-05-23 …
0的遐想,有人问0是什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这样的事有很多,对于0,你是怎样看的,以0的遐想为 2020-06-04 …
证明洛必达定理中f(a)=f(x)->0(x->a)=0定理的前提中给了区间处处有导,说明区间平滑 2020-06-11 …
ATAx=0与Ax=0同解这个可以证出但是反过来想ATAx=0的如果是Ax=0的解那么ATX=0不 2020-06-22 …
大“0”与小“0”有一次,一个小0掉到了大0里,大0说“小东西,你见了我也不惭愧吗?你知道我比你大 2020-07-08 …
关于集合元素的一个问题题目说集合A仅有一个元素,那么为什么是△=0,而不能是△≥0呢?△就是说那个 2020-07-13 …
想请教一个问题.化学想0.2摩尔每升的H3P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摩尔每升的Ba(OH)2溶液, 202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