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题。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

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再如,《清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

⑤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⑥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后汉书・郎顗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转好,月朗星列。

⑦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⑧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⑨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             ,但             是值得学习的。

(取材于2014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链接材料】

雾,是指形成于地表,由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饱和,温度下降到水汽凝结点时,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很容易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现代汉语大辞典》对“霾”的解释有两种:一个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另一个是“乱风中降下灰尘的现象”。据此,“霾”可分为“雾霾”和“尘霾”(或“风霾”)两种。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微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空气中的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和其他微小的尘埃能使大气混浊,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人们就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天气现象,其成因往往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小于80%时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因是霾。

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通常呈黄色或灰红色。

1.第③段中“自春徂夏”的“徂”意思是“         ”,与《诗经·卫风·氓》中“                         ”的“徂”意思相同。(3分)

2.第⑥段方格处引用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的劝勉之词,请补充完整。(2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开始出现的。

B.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出,古时霾持续的时间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也就一会儿。

C.古代的记载中很少直接使用“霾”一词,仅描述霾出现时的现象,间接反映出霾或许在古代出现得并不十分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对我们当今治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4.文章介绍了古人应对霾的哪几种办法?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4字。(4分)

5.为文章最后一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4分)

6..按照文意判断,《清史稿》“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中的“霾”属于哪种霾?(2分)

7.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比较古代与现代的霾的异同。(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往(或“到”)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2.亲贤臣      远小人

3.D

4.①皇帝罪己。②举贤贬奸。③斋戒祭天(或“祈神”)。④生产应对。

5.有效的治霾办法      其敬天畏命的精神

6.尘霾(或“风霾”)

7.相同:①都是由悬浮颗粒导致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现象。②颜色为黄色或灰红色。

相异:①主要成分不同:古代的霾中主要是尘土,现代的霾中多了化学成分。

②出现频率不同:现代的霾比古代的霾出现得频繁。

【解析】

1.

试题分析: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另外这个题也考到了名句默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理解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试题分析:主要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关键词语。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注意答题时既要说不同又要说相同,而且注意分条解答。相同点:都是由悬浮颗粒导致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现象。颜色为黄色或灰红色。

不同点:主要成分不同:古代的霾中主要是尘土,现代的霾中多了化学成分。出现频率不同:现代的霾比古代的霾出现得频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诱导效应不会在分子链上出现正负交替现象这句话怎样理解,还有氯乙烯的话,里面是否存在共轭与“诱导效应  2020-06-26 …

我只想用某碱基在DNA分子中的百分含量等于它在两条单链中百分含量的平均值这条规律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  2020-07-14 …

作文莫泊桑在《项链》中感叹到:假如她当初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会怎么样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  2020-11-03 …

求下列要求的词语及句子段落(越多越好)词语+段落形容眼神的、形容语气的、形容动作的、1.形容古现代服  2020-11-07 …

求下列要求的词语及句子段落(越多越好)词语+段落形容眼神的、形容语气的、形容动作的、1.形容古现代服  2020-11-07 …

供应链填空题在供应链中,当只有一个主体企业时供应链的表现形式是以主体企业为核心的;当供应链中有不止一  2020-11-08 …

排序(用链表实现,用c实现)将一个杂乱无序的整数序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输出。用第二章的相关知  2020-12-05 …

DNA复制中,模板链上如何发生碱基错配?那是一条链出现问题,还是两条链都出现问题就是说只是模板链有问  2020-12-14 …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文化长廊贯穿  2021-01-01 …

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上,中学生武亦姝勇夺冠军。专家估计她至少有2000首诗歌词储备量。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