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简要论述“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原文略。)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具体论述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原文略。)
(最后希望大学生能到基层,磨炼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原文略。)
注:括号内的文字为原文内容的概括。
[真题回放]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一般而言,论点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通读全篇后,如果能从开头找到统领全文的语句,或从结尾找到总结全文的语句,就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些文章开头先引入事例或现象,加以分析阐释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展开论证。作者先引述胡总书记的讲话,分析“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接着提出——“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然后分析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的重要性,结尾处提出希望。由此可见,全文都是围绕第三段中作者提出的观点论述的,这句话就是中心论点。(第二段中的末句。) 2.作者遣词造句是为表达文章主题服务的,在分析句子含义时自然有必要考虑句子与文章主旨的关系。联系文章的论点以及作者希望大学生“行万里路”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可看出,之所以是“艰难的奋斗历程”,是因为学生走的路少,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因此,应这样理一是因为现在的学生书读的多,但路走的少;二是因为路有千条万条,却不知如何去寻找最适合自己走的路,所以“行万里路”才是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
轮船A和轮船B同时离开C岛,A船以北偏东30度方向航行,B船沿正北方向航行,若A船航行速度为40海里 2020-03-30 …
读下文,完成问题。燕子善飞,妇孺皆知。①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 2020-05-13 …
不会读书了,看书速度慢,只会默读,心里一个字一个字读,怎么改正啊?根本无法一目十行,心里跟不上眼的 2020-05-15 …
阅读语段,完成(1)~(3)题。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燕子又具有高 2020-05-17 …
这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甲,乙两同学从A地到B地,甲步行速度为每小时3公里,乙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公 2020-07-18 …
一个人在平地上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6公里,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请问,他 2020-11-02 …
上午10点钟我和爸爸从家出发去爷爷家里.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1小时以后休息20分钟,再以每小时 2020-11-14 …
大雁的家阅读题速度!速度!湛蓝的晴空里一行又一行雁飞向它们的家初春飞向北方的家秋天飞向南方的家祖国的 2020-11-14 …
一条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一条船以恒定的速度逆流航行6公里后,再返回原地,共消耗用2小时,请问船 2020-12-14 …
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