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陆蠡故居刘长春我在天台县县长任上的时候,曾经瞻仰过陆蠡的故居。那一天我到平桥镇检查工作,时间很充裕,便想起这儿曾是陆蠡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陆蠡故居 刘长春 我在天台县县长任上的时候,曾经瞻仰过陆蠡的故居。 那一天我到平桥镇检查工作,时间很充裕,便想起这儿曾是陆蠡的血地,他奇特的人生秉赋应该是来自周围的这片山水——这是我读黑格尔《历史地理》的一个启示。于是,我和陪同的一位朋友直奔岩下村而去。 说陆蠡奇特,有一点儿根据。十岁时,他被人目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同时,翻译了法国诗人兼小说家拉玛尔丁的长篇小说《葛莱齐拉》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烟》等名著。第一次读他的《竹刀》,那位无名的年轻人为了山民的利益将竹刀深插进奸商的肚子里,在公堂上又将竹刀同样插入自己手臂的勇敢与坦然,就曾经让我十分惊异。扳指计算着陆蠡的年龄,感受的却是一个青年的强烈爱憎与勇于承担的刚烈。那时我就觉得如此写实的人生场景只能来自于生活,而无须什么深奥的技巧。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究竟需要多少技巧?我说不明白,然而我知道它来源于作家的那一颗心灵。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陆蠡,走进了这位作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觉得那样地亲切、熟稔而又充满神秘。这座始建于民国初期的三合院,属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构架。推开大门,没有听到读书声,也没有听到孩子奔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与铜铃一样的笑声,昔日的喧闹在时间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流水淹没了礁石。我忽而想起,陆蠡离开家门都已经数十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绿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由是,我也就了解了他的希望与快乐。一个内向与深沉的人,整日耽于思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惊扰他的。轻轻的,我把脚步放轻,然后走进厅堂、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冈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在杭州读书,在厦门教书,在上海编书、写作,多年在外漂泊。他总是“如怀恋母亲似的惦记起故乡的山水”,在它面前“总是可以照见我自己”。——因为故乡的山水是进入他的灵魂与血液的东西。 我在这空落与破败的院子里徘徊,墙外绿黄斑驳的枫树在风中摇曳,夕阳的余晖映着一角青苔暗长的高墙,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七八十年来,也是在这条长长的围廊上,曾经走过谁?曾经有谁邂逅?曾经有什么样的抚今追昔?我进来时,大门早已紧闭,不,是虚掩着,人去院空。一切都留在了昨天,而昨天已经古老。走出陆蠡故居,我对身边的朋友说: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陆蠡? 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他本来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随便痛饮!”八年抗战,终于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陆蠡的朋友巴金、黄源、柯灵、许杰等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登了广告寻人。听说他进了南京的监狱,天气冷了,怕他受冻,朋友又把棉袍子寄去,结果退了回来,退件的理由是:查无此人。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遭受了日本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此不返。他的朋友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的个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暴的前面是不会低头的。”陆蠡的死,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忽而,我又想起《竹刀》里的那个无名的年轻人,因为官府不相信竹刀能刺人,“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懕闶钦庋??”——表里如一,简白传神,一个反抗压迫者的形象,铁骨铮铮地站到我的眼前。 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从陆蠡的故居走出,往事如水沿着记忆的裂缝流动起来……一抬头,眼前又见一条蜿蜒的清流,一条清澈的非常非常纯粹可以照见人面与眉目的流水,那是始丰溪——天台的母亲河。它从大山发源,曲曲折折,奔奔波波,流到了陆蠡故居的门前,然后又在这屹立了亿万年的岩岗峭壁下,绕了一个小湾,挟带着风声与豪笑,直奔东海而去…… 一晃八年,我没有再见陆蠡故居。难忘它,写信给天台的朋友让他给我拍张照片,以慰思念。照片里的陆蠡故居更加颓败了。它让我长留一个遗憾:我在县长任上时应该拨点款整修一下,派个人管理它,现在却难以办到了。在时间的风吹雨打下,在满地落叶无人扫的时候,陆蠡烈士的故居还能坚持多久? 1.“我”拜访陆蠡故居的原因是什么? 2.第四段中描写“藤萝”有何用意? 3.文中关于《竹刀》的叙述有何作用? 4.(1)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作具体分析。 (2)文章多处引用了别人对陆蠡的评价,这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作者“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
1参考答案:陆蠡奇特的人生秉赋吸引了“我”。 2参考答案:(1)引出《囚绿记》;(2)象征烈士就像这“藤萝”一样。 3参考答案:(1)铺垫;(2)类比,歌颂陆蠡精神。 4参考答案:(1)如文章第四段写陆蠡故居,写孩子的笑声“铜铃一样”,昔日的喧闹“就像流水淹没了礁石”,院子里的悲欢离合“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藤萝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等,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又是语言生动幸福,富有诗意。 (2)文章多处引用他人对陆蠡的评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古人云“文如其人”,陆蠡就是这样,他的为人、他的为文都突现一种刚直不阿的文人气质和铮铮硬骨,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在做人与作文时,也应该表里如一,心怀坦荡,不虚假、不做作。 |
戏曲艺术——旧时辉煌仙居古镇的路是泥泞的,雨天几乎难走人;仙居古镇的路是狭窄的,小车几乎难停靠;仙 2020-05-16 …
福建省物价局下发《关于全省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暨用电同价的通知》规定,从7月1日起,泉州居民生 2020-06-10 …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村委会、居委会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从基层实践情况看,村(居)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2020-06-20 …
2009年我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39.2%,这表明A.从收入水平来看,我省城镇居 2020-07-23 …
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1981年为56.7%,1988年为51.4 2020-07-23 …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张某一家收入状况:张某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一年工资、奖金等共3万元。另外其 2020-11-06 …
在我国一些地方,一些街道和乡镇政府将居委会或村委会当成自己的行政下属组织,实行行政化管理,下达各种指 2020-12-01 …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 2020-12-02 …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 2020-12-18 …
户籍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难点。国务院决定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 2020-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