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曾彦修先生二三事陈四益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大概是1986年吧,曾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曾彦修先生二三事
陈四益 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大概是1986年吧,曾彦修和牧惠二位先生正受托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一套《当代杂文选粹》丛书。丛书的第一辑、第二辑已经出版,每辑十种,每种一人,入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当代的杂文名家。我从1981年调到北京,编辑之余,也写些杂感之类的文字。一天,忽然接到彦修先生一封信,说他与牧惠正在着手编《选粹》的第三辑,因为看到我的几篇杂文,希望我能再多选一些寄给他看看。我那时所写有限,搜罗起来也不过五六万字,便一起寄了去,心中并无奢望。不料时隔未久,他又写信约我去他家一谈。
彦修先生家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就像他的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一样。一件已经嫌紧的中山装,我总疑心还是“文革”前的旧衣。后来一次天热时去,一件圆领汗衫已经有好几个破洞,但他依然穿着。一把蒲扇,还是我大学时代在上海用过的那种。若在街上见到,绝想不到他是著名的学者、杂文家、出版家。这样的装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相识久已。
谈到我的那些文章,他的话很简洁,没有客套,开门见山。记得是那么几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他和牧惠都读了;二是他们两人都觉得可以收入《选粹》第三辑;三是要我最后校核一下,是否有增删,但告诉我后面的二十九则“杂说”一篇也不要删,只是限于体例,丁聪先生的图无法收入,是个遗憾。然后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交稿。说完后,虽没有端荼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
那时,出版社编辑丛书大致都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主编,再找一位年轻些的当副主编。主编是借重其声望,副主编则是实际操盘者。像彦修先生这样不担虚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到同作者谈话,再到最后定稿,事必躬亲的主编,可谓稀有。
因为他做事认真,所以最不能忍受他人的马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刊物如雨后春笋,但编辑多为新手。新手自有新手的好处,譬如勤快、敏锐、胆大,但也有毛病,那就是马虎、自负,但又学养不足,不当改的乱改,甚至改出笑话。这一点让彦修先生很是恼火。
那时我所在的《嘹望》周刊,有一个副刊《珍珠滩》.《珍珠滩》有一个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年事已高的名家所设。“枥下”谐音“历下”,也含“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意思,以名家汇聚为号召。创办之初,请几位老前辈座谈,其中就有李锐、李普、彦修、黎澍四位。
第一次收到彦修先生来稿,欣喜之余,也令我吃了一惊,因为他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这样的申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谨从命”,我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处改动都写信告诉彦修先生,无非是几处衍字或笔误。
经过几次这样的告知,彦修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编辑还靠谱儿,所以下一次寄稿时解除了这条“禁令”,并告诉我是因为被有些编辑改怕了,不得已出此策以应之。这件事让我很是感慨:一个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这对于编辑,当是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
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栏目叫“望海楼随笔”,我的一篇《怀师》刊发在那里,其中讲到刘大杰先生在“文革”中修改自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觉得强制学者修改著作,从施之者言,是极大的愚蠢;从受之者言,是极大的悲哀。大杰先生是受害者,又何必苛求于他呢?此文彦修先生读后给我一信,后来又读到他更为详尽的批评文章,认为“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彦修先生责以大义,我是赞同的,“文革”中那些栽赃陷害、见风使舵、曲意迎合的事令人不齿,但对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我觉得彦修先生毕竟有些隔膜,何况就是在复旦,刘先生也未能见谅于许多前辈。因此我未作任何辩解或争论。
不料两年以后,又收到彦修先生一信,说是读到一些文章,知道了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文人处此际会,实也大难,还是要多谅解些才好。因此他将前次对我文章“不妥当的评论收回作罢,并致歉意”。彦修先生的为人处事,真称得起前辈风范。
(选自《杂文选刊》2015年4期)【相关链接】
①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1957年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百度文库 ②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曾彦修(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 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我”几篇杂文。
B.在“我”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 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 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 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2)文中写了“我”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曾彦修先生二三事
陈四益 彦修先生同我的几位长辈应当是熟悉的,但我们却一直无缘相识。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大概是1986年吧,曾彦修和牧惠二位先生正受托于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一套《当代杂文选粹》丛书。丛书的第一辑、第二辑已经出版,每辑十种,每种一人,入选作者都是活跃于当代的杂文名家。我从1981年调到北京,编辑之余,也写些杂感之类的文字。一天,忽然接到彦修先生一封信,说他与牧惠正在着手编《选粹》的第三辑,因为看到我的几篇杂文,希望我能再多选一些寄给他看看。我那时所写有限,搜罗起来也不过五六万字,便一起寄了去,心中并无奢望。不料时隔未久,他又写信约我去他家一谈。
彦修先生家朴素得不能再朴素,就像他的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一样。一件已经嫌紧的中山装,我总疑心还是“文革”前的旧衣。后来一次天热时去,一件圆领汗衫已经有好几个破洞,但他依然穿着。一把蒲扇,还是我大学时代在上海用过的那种。若在街上见到,绝想不到他是著名的学者、杂文家、出版家。这样的装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虽是第一次见面,却像相识久已。
谈到我的那些文章,他的话很简洁,没有客套,开门见山。记得是那么几层意思:一是告诉我,他和牧惠都读了;二是他们两人都觉得可以收入《选粹》第三辑;三是要我最后校核一下,是否有增删,但告诉我后面的二十九则“杂说”一篇也不要删,只是限于体例,丁聪先生的图无法收入,是个遗憾。然后就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交稿。说完后,虽没有端荼送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
那时,出版社编辑丛书大致都要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主编,再找一位年轻些的当副主编。主编是借重其声望,副主编则是实际操盘者。像彦修先生这样不担虚名,勤于实事,从遴选作者到审读稿件,到同作者谈话,再到最后定稿,事必躬亲的主编,可谓稀有。
因为他做事认真,所以最不能忍受他人的马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刊物如雨后春笋,但编辑多为新手。新手自有新手的好处,譬如勤快、敏锐、胆大,但也有毛病,那就是马虎、自负,但又学养不足,不当改的乱改,甚至改出笑话。这一点让彦修先生很是恼火。
那时我所在的《嘹望》周刊,有一个副刊《珍珠滩》.《珍珠滩》有一个杂文栏叫“枥下谈”,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意,是专为一些年事已高的名家所设。“枥下”谐音“历下”,也含“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意思,以名家汇聚为号召。创办之初,请几位老前辈座谈,其中就有李锐、李普、彦修、黎澍四位。
第一次收到彦修先生来稿,欣喜之余,也令我吃了一惊,因为他在稿纸上方作了如下申明:“对稿件如有一字之改动,请与作者联系”。这样的申明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谨从命”,我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处改动都写信告诉彦修先生,无非是几处衍字或笔误。
经过几次这样的告知,彦修先生大概觉得我这个编辑还靠谱儿,所以下一次寄稿时解除了这条“禁令”,并告诉我是因为被有些编辑改怕了,不得已出此策以应之。这件事让我很是感慨:一个能对自己的文章如此认真的人,必定对别人的文字也同样尊重;反之,一个随意删改他人文字的人,对自己的文字也必定不会认真。这对于编辑,当是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
对文字的态度,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彦修先生是那种方正坚守,绝不苟且的人,因此他也不齿于无原则、无特操的风派。《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个栏目叫“望海楼随笔”,我的一篇《怀师》刊发在那里,其中讲到刘大杰先生在“文革”中修改自己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觉得强制学者修改著作,从施之者言,是极大的愚蠢;从受之者言,是极大的悲哀。大杰先生是受害者,又何必苛求于他呢?此文彦修先生读后给我一信,后来又读到他更为详尽的批评文章,认为“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彦修先生责以大义,我是赞同的,“文革”中那些栽赃陷害、见风使舵、曲意迎合的事令人不齿,但对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我觉得彦修先生毕竟有些隔膜,何况就是在复旦,刘先生也未能见谅于许多前辈。因此我未作任何辩解或争论。
不料两年以后,又收到彦修先生一信,说是读到一些文章,知道了刘先生当时的处境,文人处此际会,实也大难,还是要多谅解些才好。因此他将前次对我文章“不妥当的评论收回作罢,并致歉意”。彦修先生的为人处事,真称得起前辈风范。
(选自《杂文选刊》2015年4期)【相关链接】
①曾彦修,四川宜宾人,1919年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2015年3月3日4点43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1957年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百度文库 ②在我一生经过的一些大事中,我的原则是:一切按具体情况处理。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为此要付出多大代价,我无条件地承担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常常都会有例外的,唯独有一件事情,我以为绝不能有例外,那就是:良心。
--曾彦修(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这篇传记的开篇写到,“同他见面,完全是一次意外的惊喜”,这里的“惊喜”源于曾彦 修先生在编辑《当代杂文选粹》第三辑时看中了“我”几篇杂文。
B.在“我”第一次与曾彦修先生见面,双方交谈完稿件事宜后,曾彦修先生“虽没有端茶送 客,却也没有更多的闲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
C.为了更好地刻画传主曾彦修先生的形象,这篇人物传记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既 有对传主语言的直接描写,也有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
D.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人之一,年事已高的曾彦修应约在《珍 珠滩》栏目座谈并为之写稿,是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
E.在曾彦修先生看来,“学者、文人、思想家、理论家,还有政治家,不管古今,都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
(2)文中写了“我”与曾彦修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从文本看,曾彦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4)你如何理解曾彦修的世界上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表现了作者对对方待客的不满”理解错误,这里表现的是曾彦修先生生活的随意.C.“对传主外貌和衣着的细致描绘”错.E.“这表现了他对刘大杰先生胡乱修改著作的不满”理解错误,表现的是其不齿于无原则、无情操的风派.
(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打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即可.曾彦修约“我”编辑《当代杂文选粹》丛书;曾彦修给《瞭望》周刊投稿的特别说明;曾彦修对《怀师》一文和刘大杰先生的评论.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身份、气质等角度整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着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曾彦修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不担虚名,勤于实事;尊重他人,做事认真;方正坚守,绝不苟且.
(4)此题属于探究题,首先理解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指的是曾彦修是个有良心的好人.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在曾彦修身上的体现.
答案: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曾彦修约“我”编辑《当代杂文选粹》丛书;曾彦修给《瞭望》周刊投稿的特别说明;曾彦修对《怀师》一文和刘大杰先生的评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不担虚名,勤于实事;尊重他人,做事认真;方正坚守,绝不苟且.((6分),任选三点作答即可)
(4)“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曾彦修是个有良心的好人.他收回对“我”文章的批评,表达自己对刘大杰的理解,做到体谅他人、知错就改;在多灾多难、政治运动不断的20世纪,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宁愿自己蒙冤,人格风范实属罕见.(4分)可见,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表现,曾彦修用自己的良心给人们做出了榜样.如今物欲横行的社会,一些人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观,这正需要我们聚集正能量,心怀坦荡,关心他人,承担责任…以塑造自己的良心,进而塑造全社会的良心,做一个有良心的人.((4分),言之成理即可)
(2)此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找打答题区间,然后分条概括即可.曾彦修约“我”编辑《当代杂文选粹》丛书;曾彦修给《瞭望》周刊投稿的特别说明;曾彦修对《怀师》一文和刘大杰先生的评论.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从身份、气质等角度整体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着文中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曾彦修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不担虚名,勤于实事;尊重他人,做事认真;方正坚守,绝不苟且.
(4)此题属于探究题,首先理解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指的是曾彦修是个有良心的好人.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唯有“良心”绝不能有例外在曾彦修身上的体现.
答案: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曾彦修约“我”编辑《当代杂文选粹》丛书;曾彦修给《瞭望》周刊投稿的特别说明;曾彦修对《怀师》一文和刘大杰先生的评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衣着朴素,生活简朴;不担虚名,勤于实事;尊重他人,做事认真;方正坚守,绝不苟且.((6分),任选三点作答即可)
(4)“明知其错的我绝不干”,曾彦修是个有良心的好人.他收回对“我”文章的批评,表达自己对刘大杰的理解,做到体谅他人、知错就改;在多灾多难、政治运动不断的20世纪,曾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宁愿自己蒙冤,人格风范实属罕见.(4分)可见,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表现,曾彦修用自己的良心给人们做出了榜样.如今物欲横行的社会,一些人丧失了基本的价值观,这正需要我们聚集正能量,心怀坦荡,关心他人,承担责任…以塑造自己的良心,进而塑造全社会的良心,做一个有良心的人.((4分),言之成理即可)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以四季之美为题目写一篇作文800字麻烦帮我一篇四季之美的作文 2020-05-20 …
拖拉机四分之三小时耕地五分之一公顷,以这样的速度耕我一块四公顷的地需要多少小时 2020-05-23 …
日全食明明2008年8月1日也有一次,为什么今年又有?总是说有几百年难得一见,如果日全食其实一年就 2020-06-06 …
谁能用一首诗形容一年的工作,我一年四季里面春天不忙~夏天淡季最悠闲秋天也不算忙!冬天最忙最累!一年 2020-06-26 …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2020-06-29 …
阅读。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 2020-06-29 …
福字为什么倒着贴?直接告诉我一个四字词语.四个字吖。四字词语。 2020-07-24 …
英语完成句子:1、大风把树叶刮走.Theleavesbythestrongwind.2、过去我一年四 2020-10-29 …
教我一道四年级简便计算(2.5-0.25)×0.4可以简便,我就是不知道脱括号后那个-号,怎么变,教 2020-11-03 …
谁能给我一些四年级下册数学题(可以用解方程,四年级的难度,并且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