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题目。吏道邓牧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古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吏    道
邓牧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 。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 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① 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 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 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生斯民也, 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盗贼害民,随起随 ,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 。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②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注①并缘为食:相互勾结。②虺:音huì毒蛇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唐虞建官, 可稽已厥:那,那些
B.盗贼害民,随起随 仆:消灭
C.岂有厌 思乱治:管理
D.敢怒而不敢 诛:诛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
A. 业不同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天 生斯民也句读 不知
C.则亦并缘为食 代其耕请立太子为王, 绝秦望
D.使天下敢怨 不敢言人 无信,不知其可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虎狼/ 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B.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C.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 何也?
D.率虎狼牧羊豕/ 而望其蕃息/ 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 岂有厌治思乱/ 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 / 常治安矣/ 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从一般人的本意而言,他们愿意过安定的生活,但是国家仍会出现动乱的情况,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B.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的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
C.作者站在当时官吏的对立面,言辞激烈的批判他们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鱼肉百姓,比强盗还厉害。
D.作者认为民众之所以作乱,是因为“吏”“夺其食”“竭其力”,百姓不得不愤怒。
【小题5】把文言文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3分)  
(2)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3分)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1)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2)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3)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

解析
【小题1】

分 析:
C治:治理得好,安定。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分 析:
A为:动词,从事/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项两个“以”均表目的,D前“而”表转折,后“而”表假设。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分 析:
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4】

分 析:
B“是因为官吏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错。原文第二段中说,上世之士只要国君诚恳相待也是愿意出来做官的,而且百姓受到他们的福泽。

考点: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5】

分 析:
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逐字翻译,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1)判断句;(2)“乱”“夺”“危”;(3)“为”“货殖”。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与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是官吏。朝廷内有九卿、百官,外有刺史、县令,其次是佐、史、胥徒。像这样的人,(虽然)地位尊卑不同,(但)都属于官吏。
古时候君主与百姓之间相安无事,固然不能够没有官吏,但是人员不多。陶唐氏、虞氏(曾经)设置官职,这(是)可以考查的,(是)他们距离百姓很近的缘故。选拔有才学而且品行高尚的贤士(做官),然而贤士又不愿意。因此,上古时的贤士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国君的使者来求访他们,诚恳相待唯恐他们不肯出来做官。所以为官的人常因无可奈何(而做官),因而天下百姓暗中受到他们的福泽。
后世(之所以)让危害百姓的人治理百姓,(是)因为害怕(百姓)作乱,防范不得不严密,禁令和法制不得不详尽,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榨取百姓越来越多,危害百姓越来越深,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如今一名官员,大到封邑数万户,小到即使没有采邑的奉养,却也能相互依附勾结混口饭吃以代替耕作。数十名农夫的劳动不够奉养他们,致使不正派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混入官吏的行列。带领虎狼来放牧猪羊,却希望猪羊滋生繁衍,怎么能够实现呢?
天下人并非那么愚蠢, 哪能厌恶安定而盼望混乱 ,担忧安乐而渴望危难呢?(这样一来)似乎可以长治久安了,却还有混乱与危难,为什么呢?(如果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那么百姓)不得不愤怒;(如果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那么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百姓的作乱,是由于(官吏)夺取了他们的食物;百姓的危难,在于耗尽了自身的气力。然而宣称要治理百姓的人,(却)耗尽了百姓的气力因而使他们处于危难之中,夺取了百姓的食物因而使他们作乱。二帝三王(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像这样的吗?
上天生养的这些子民,(虽然过去)从事的职业不同,(但)都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如今为人民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盗贼戕害百姓,随时发生,随时(因为百姓的反抗而)败灭,(因此盗贼的祸患)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是(盗贼)有所回避与顾忌的缘故。官吏(却)没有回避和顾忌,日夜肆意横行,使天下的百姓敢怨恨却不敢说出来,敢发怒却不敢诛杀他们。难道是上天不仁义,助长贪婪奸邪的人,使他们与虎狼蛇虺一起成为百姓的祸害吗?
既然这样,那么怎么办呢?(有人)说:找到有才学且高尚的人并任用他们;如果(一时)还办不到,废除专司,罢去县令,听任天下人自己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看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