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甘龙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龙曰:臣闻之: “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 ”
杜挚曰:臣闻之: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臣闻 “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 。君其图之!
—— 《商君书》
材料二 “ 自议新法 …… 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 ” 煕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 “ 数与安石争论 ” , “ 御史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 ” 。 “ 青苗、免役等法,民莫不歌舞圣泽 ” 。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别是针对什么变法展开的争论?这两次变法都遭到一些人反对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最初都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6 分 )
(2) 结合这两次变法的教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0 分 )
解析:回答第 (1) 问 “
” 时,主要是根据材料中提示的关键词句作答,由材料一中的 “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 ,可知甘龙、杜挚反对变法,由 “ 秦国 ” 得出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材料二中的提示词是 “ 司马光 ”“ 安石过失 ”“ 青苗、免役等法 ” ,由此可知是王安石变法。反对者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损害了他们的自身利益。能推行的 “ 共同原因 ” ,除了改革家自身的原因外,还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回答第 (2) 问时,主要结合变法的教训,注意的一点是,两次变法都遭到 “ 守旧势力 ” 的阻挠, “ 守旧势力 ” 不能表述成 “ 封建地主和大官僚 ” ,因为商鞅变法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 (1) 材料一:商鞅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变法。
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损害了反对者的利益。
能推行的共同原因:改革者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有坚强的信念等。
(2)① 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坚定的信心、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⑤ 变法要顺应历史潮流、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等。
不可为之而为之,下一句? 2020-06-05 …
披裘公贫而有志1.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翻译2.①延陵季子"呼公取金"的原因是:② 2020-06-15 …
臣有所与共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怎么翻译 2020-06-17 …
英语翻译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 2020-06-17 …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日/三省吾身B择其/善者而从/之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 2020-07-15 …
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意思? 2020-07-17 …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下列句 2020-07-29 …
《披裘公贫而有志》习题《课外文言文银版》七年级上册的习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子合居之 2020-11-08 …
阅读《九方皋相马》,完成后面小题。(14分)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 2020-11-16 …
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