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元、天宝中……

题目详情
(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8分)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3分)作用: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4分,积极作用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4分。)
(2)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分)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分)
(3)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2分)
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或“中体西用”)。(2分)
(4)背景:“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6分,答对2点即可得6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分 析:
(1)依据材料一文字内容,不难发现前者充分肯定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提高科举士子的美誉度作用巨大;而后者强调的是科举制仅仅在君主笼络人才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批评了其消极作用。依据所学内容可直接回答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即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2)紧扣问题要旨,问题强调的是宋代对儒家忠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忠孝思想的批判,依据所学找出著名代表人物即可: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内容可以直接概括出清新新政中有关教育内容,培养目的的特征即: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4)紧扣问题中的时间因素,依据所学不难直接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背景,即“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
看了(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