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 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 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           绝:超过

B. 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           案:查究

C. 言必忠信克己                       克:克制

D. 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               敦:敦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 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D. 以母老罢归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B. 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C. 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D. 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

译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古人重视早上听到自己的错误,晚上就改正,你的前途还长,况且有志之人只担心不能立志,哪用担心名声不能显扬呢?(贵、且、患、彰各1分,大意1分) (2)忠孝的道理,哪里能够两全呢?既然辞别父母事奉君王,又怎么能够尽子女之孝道呢?今天是我为国效命的时候了。(安、既、子、所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小题1】敦,劝勉。
【小题2】C于是,A又、接着(就)/凭借,B转折/修饰,D因为/用。
【小题3】朝臣们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实际上是陷害他。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