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题目详情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而”的用法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看了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中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  2020-05-13 …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  2020-05-13 …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  2020-05-13 …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玉楼宴罢醉和春的“和”读什么百度百科上说读huò但为什么不读hé?更何况读hé也比  2020-06-16 …

英语翻译释义佶jí健壮.[编辑本段]古汉语释义1、正佶,正也.从人,吉声.――《说文》2、健壮四牡  2020-06-28 …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借言  2020-07-10 …

《汉书,董仲舒传》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其意图是?A劝谏汉武帝以政治上的统一  2020-07-28 …

英语翻译1、现代用语不短翻译成文言文是什么?2、非在古汉语中表否定,常在古汉语中表计量单位,这么说非  2020-11-03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人,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  2020-11-12 …

名句名篇默写(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