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题目详情
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之”的所有用法: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而”的用法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③“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③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
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②“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而”的用法
一、连词:表七种关系
1、表承接关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
2、表因果关系:因而
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5、表递进关系:而且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立奉璧来.《廉蔺列传》
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呼呵着给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晚上果然他们家丢了许多财物.
二、语气副词:就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后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险恶劣,层层交错出现,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词: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问说》:
而以是为非的人,虽然有与他修身养心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万章下》:千辆兵车的国君,寻求与他结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词:乃
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礼记》: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有一个妇人在墓旁哭得很伤心.夫子扶着车前横木听着哭声,让子路去问那个妇人,说:“您这样哭,很像有很多忧愁似的?”(妇人)乃说:“是.”
五、指代副词:怎么
①况操自来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战》: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①铤而走险.《左传》:无路可走采取冒险行动.
七、连词,相当于“以”连接上、下、往、来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问说》: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学习,无求问.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孟子》:自孔子以来,到现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语气词: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看了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山市的理解1.数年恒不一见恒的古义:今义:2.惟危楼一座危的古义:今译:3.或凭或立或的古义:今译 2020-04-27 …
“山”字的汉字字形演变过程,附上每个时期汉字的古字形以及汉字的词义演变过程要求查阅相关的字典如《说 2020-05-14 …
古汉语:古汉语中有一种叫做单音词,解释的是由语音里的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叫做单音词那么"关关"是单音词 2020-06-04 …
谁能用现代汉语写古诗词?读起来像白话文一样易解易懂,但格律与平仄要像古诗词一样.如:鸿鹄志多娇江山 2020-06-08 …
古汉语“何谓”与“谓何”的用法古汉语中引起一个句子的“何谓”与“谓何”意思、含义上大概一样.“何谓 2020-06-17 …
贷古汉语解释用法详解 2020-06-20 …
拆字,把汉字拆开详解突然对拆字有兴趣,就是把汉字拆开,了解古人造字时的想法和意思.譬如法字,边上有 2020-06-22 …
汉书解释文翁,庐江舒人也的2道古文理解题1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2蜀地发生了哪 2020-06-24 …
写出5个专业英语单词,每个单词用一段汉语进行解释说明.急用一段汉语解释啊,亲,麻烦汉子解释多点啊. 2020-07-13 …
什么意思‘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破读开放分类:古代汉语、古书阅读破读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 2020-12-04 …
相关搜索:古汉语常用字词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