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闻一多《发现》,完成1—4题。(1)①作者回国前的心情是。作者回国后的心情是。②何其芳先生在

题目详情

阅读闻一多《发现》,完成1—4题。

(1)①作者回国前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回国后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其芳先生在《诗歌欣赏》中说“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作者起句直接抒情,不按时间顺序叙事抒情,你觉得这样“不平常”、“有吸引力”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诗需要炼字。如果把“我喊—声,迸着血泪”改为“我喊一声,带着血泪”,把“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改为“随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题为《发现》,那么诗人“发现”了些什么?你能想像出诗中的诗人是什么样的神情和姿态吗?

(4)阅读闻一多的《死水》一诗,简要回答它与《发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①回国前:怀着欣喜,充满期望。回国后:一场空喜,情感悲痛。从感情的爆发点起笔,连声高呼“我来了”、“我来了”、“不对”、“不对”,先声夺人地把悲愤、绝望的情绪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仿佛郁积已久的火山突然爆发。这一声迸着血与泪的呼喊,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给人以突兀峥嵘之感,使人仿佛亲眼看见迸着血泪的诗人失望困惑的面容,听到了他沉痛绝望的诉说。所以是“不平常”、“有吸引力”的。 (2)不可以。“迸”的意思是涌出、喷射,感情炽烈,如果用“带”字,就显得轻飘飘,不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痛之深,失去了感情的重量。“鞭”有“驱”的意思,用“鞭”可传达出作者急切回国的心情,用“随”字则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时间的罡风”后面,失去了积极性、主动性,而且“罡风”指强烈的风,用“随”字不符合语境。 (3)诗人发现了祖国的沉沦,山河的破碎,但诗人没有因失望而沉沦,相反却又在失望和愤懑中升腾起一种对祖国的执着和忠贞的爱。“在我心里”这个结尾,石破天惊,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它既揭示了悬念,指出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又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永恒。作品体现出诗人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他应该是如天神般须发皆张,双目圆睁,额头青筋暴起,双手死死抓住衣领,半跪在祖国的大地上,怒吼。 (4)《死水》和《发现》相同点:都是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黑暗现实失望痛苦的心情,燃烧着爱国主义的激越之情,皆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不同点:①《死水》通篇用象征手法,《发现》则采用比喻和征询的写法,以挂悬崖上的恐怖的“噩梦”来比喻黑暗的现实;《死水》以象征手法突现旧中国的污秽、腐朽和丑恶。《发现》则以比喻和征询手法强调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时的主观感受。②《死水》以“死水”意象贯穿全篇的线索进行铺排,在客观、形象、看似冷静的描绘中,蕴含深沉的感情;《发现》以“发现”为抒情线索展开题旨,在希望和现实、“心爱”和“噩梦”的鲜明对照中,突现感情的爆发力量。
看了阅读闻一多《发现》,完成1—4...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