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郑愁予的《赋别》中独木桥的初遇是指什么?

题目详情
郑愁予的《赋别》中独木桥的初遇是指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赋别》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对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 全诗分成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便点出了离别的时间与气候, 他不说他跟他的女朋友的分手别离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说“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难道这一段感情, 注定了会像风那般的轻?注定了会像让情人流下伤心眼泪的雨? 难道这一段感情的结局,竟会走上似乎早已是命定了的“ 已真的成形了”的黑暗的夜晚?别离的时刻选在刮着风、 下着雨的夜里, 也的确为这分手的感伤营造了再恰当不过的气氛与时间了. 然而分手却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争吵与哭闹,她只是无言地笑了笑, 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于是,寂寞,便伴随着两个人, 沿着一条完全背道而驰而永不会再交接的路上, 向着两头无穷地伸展、伸展、再伸展…….“再见”, 通常不就意味“不再见”吗?所以这句客套话在这情景下, 岂不已变得完全是多余?还需要再说出来吗?“话” 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但是默默无言的“笑”与“摆手”也是. 诗人和他的女朋友的分手是不是真的像“释迦捻花,迦叶微笑” 式地无言的“顿悟”,可是,他们两人的分手,真能让他们“顿悟” 到了什么吗?还是“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这个顺序根本不过就是“颠倒”的,一下子竟由“顿悟” 走向完全相反的反面而变成了彻底的“迷执”?“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真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 寂寞是没有脚的,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路上伸展,但是, 分手而失恋的人却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宋代才华绝顶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句子. 相思,它也是没有脚,它不会向汴京与济南两处奔跑,但是, 对深切想念着对方的人所带来的苦恼与悲伤而言, 这却让八百多年前的李清照眉头紧皱,她试着自我安慰地想,“ 月满西楼”的日子不能回来,也许会在月底回来吧!于是, 眉头不皱了,然而,一想到月底他还不一定能回来那该怎么办! 于是,那种紧紧握住她每一根神经才刚刚从眉头消除下来的苦恼, 却又跑到心头上去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两位诗人的手法真是出奇的相似!诗人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 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可是,诗人却无法忘怀对方, 他能不念、不想吗?于是,“念” 此时此刻她可能已经回到她湖滨的小屋,“想” 到现在她可能正在梳理着她被风吹乱了的长发, 或者是整理着她被雨打湿了的外衣.这种无法自拔的悬念, 不正是仍深深地爱着对方的明证吗?然而等待着诗人的是什么? 是风雨交下的漫漫长路的寂寞归途!诗人的内心的感觉是什么? 是孤单、渺小、落寞、迷惘、沮丧与一片漆黑!“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北宋欧阳修的名句, 写送别的人与离去的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他们就像被无穷地拉开的宽广世界所隔绝,即使登上高楼, 倚遍高栏,然而对方心意已决,便不会再回头, 从分手的那一刹那开始,便步步走出了他的世界,越走越远, 最后完全消失于无形!但是,诗人郑愁予并不这样写, 他离开了分手的伤心地后,似乎是风雨兼程地乘坐火车回家的, 火车经由丘陵地带奔驰进入了一片宽广的平芜, 于是山便慢慢向后退,越退越远, 平芜就由于山的不断地后退而拓得更宽广更阔大, 用这个渐渐宽广阔大的平芜去衬托出火车上的失恋的诗人,他, 是何等地孤单、渺小和落寞!这宽广阔大的平芜, 岂不正好为当前孤单、 渺小和落寞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完全贴切的舞台? 南宋末年的词人蒋捷有一首写听雨的《虞美人》词,其中写“ 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正可与郑愁予这里的写法作一比较.词人蒋捷写他人在中年, 远离熟悉的家人亲朋,奔波于旅途的客舟上,宽阔无际的江面, 因为下着雨,天也蒙蒙的一整片,连着无边无际的滔滔江水, 这个宽广无边的大江紧密地连着天际而形成无穷无边的水天一色, 正好衬托出坐在小船上的词人蒋捷,他,是何等地孤单、 渺小和落寞!这个蒙蒙的水天一色的无边无际, 不正好就是当前的词人蒋捷最贴合不过的舞台吗?然而, 就在这个时刻,在秋日的西风里, 一只离群的孤雁在大江上呼喊着它的同伴,“你们在哪里? 你们在哪里?”这一声声悲切的呼喊, 难道不是发自词人蒋捷的内心? 客观的景色原来只不过就是主观的内心世界所投射出去的. 这种中国传统诗词的绝妙手法, 早已为只有二十二岁的诗人郑愁予所充分地掌握!但是, 诗人还是不能完全明白过来,为什么他们会走上分手一途?他迷惘、 沮丧,他的内心早已漆黑一片,但是诗人郑愁予却不直接地说出来, 他却经由失去了她之后的世界,就像“已真的成形了” 的黑暗世界一样,毫无意义与一片漆黑.这第一段的写法, 经由想她正“在梳理长发”与“整理湿了的外衣”去回应一开始的“ 是风”与“是雨”,以及经由“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去回应“是夜晚”, 便让诗的第一段展现出紧密细致而环环相扣的有机组织, 这难道不是大手笔?
希望采纳
看了郑愁予的《赋别》中独木桥的初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清代,以诗、字、画著称的郑板桥,早年在扬州活动。虽说他家中并不富裕,却常常拿卖画得来的钱周济那些贫  2020-05-13 …

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  2020-05-13 …

清代出现了一批画家兼书法家,最有名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美誉。( )  2020-05-20 …

现代画家有擅长画虾的郑板桥,以画骏马闻名于世的徐悲鸿,以及多才多艺、独创“泼彩法”的张  2020-05-20 …

形容人要谦逊的古诗,给我来几句.我记的郑板桥有句什么竹有什么低头叶后面忘记了.  2020-06-30 …

给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清代的郑板桥喜欢兰花,他曾在一首题画诗中以兰花自诩(),表达自己  2020-07-07 …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  2020-07-10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名句,意思是多读书有好处;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却说:“读过万卷书  2020-11-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  2020-11-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