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诗与直觉朱光潜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

题目详情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
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2.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3.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
4.“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D2.C3.这种说法正确。因为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
看了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阳光的心灵,光明的世界!”是由谁提出的?是由张晓龙提出的,并定为终身的最求。心灵的阳光,到朋友的  2020-04-26 …

三体里哪个文明战斗力最厉害是弹星者,是歌者,还是打败歌者母世界的那个文明?或者是首先跳出四维世界的  2020-06-23 …

光的相对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加速则时间缩短,当达到光束时,相对与外界,时间静止所以,如果  2020-07-08 …

到底自然界存不存在负能量?物理学界一些物理学界想象着可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但根据相对论,物体的  2020-11-15 …

有关光的反射的填空题光的反射是指光射到()种物质的界面上改变()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2020-11-27 …

水中和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射到其界面上的光发生了全反射.根据图所示的入射光线,  2020-12-05 …

光脑对于电脑,大家已经比较熟识,而谈到光脑,也许大家就感到陌生了。其实,制造光脑的尝试,科技界早在2  2020-12-10 …

(7分)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东北农业大学的种猪场自然分娩产出,这标志着我国在转基因克隆  2020-12-26 …

2006年12月22日,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东北农业大学的种猪场自然分娩产出,这标志着  2020-12-26 …

光从光疏介质直射到光密介质的界面上,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反射角折射角如何变化?哪个变化的快?光从光疏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