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听雨的奢侈林如求连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

题目详情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连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扉,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好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0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于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
(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
(4)阅读全文,说说怎样才能使“生命迈向圆满”?
(5)本文的语言优美,请选取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分别找到作者描写不同时段“听雨”的内容,从中提取出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作答即可.文章在第四自段描写小时候听雨的感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第五自然段描写长大后听雨的感受,“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第六自然段描写如今听雨的感受,身居闹市,听雨“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作者写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表现出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同时丰富了雨的文化内涵;从结构上看,是为了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结合本段内容来看,作者认为听雨的“难得”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从客观上看,当今社会的人事纷争,争名夺利,让人心生烦乱,而雨声可以“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作者说听雨“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又平和地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
(4)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确定答案所在的段落,再结合段落内容进行归纳.文章在第六自然段提出,听雨可以使“生命迈向圆满”,结合本段内容来看,主要原因是: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
(5)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是一道半开放题,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进行赏析即可,最好选择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容易分析.如:“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之情.
答案:
(1)①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听)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②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③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
(2)内容上:①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②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 结构上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②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
 (3)①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暴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
②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又平和地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
(4)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
(5)示例:“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之情.
看了 听雨的奢侈林如求连日夜雨,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判断与推理例1、在一桩盗窃案中,有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个证人正在受到询问.第一个证人说:“我只  2020-04-27 …

(11分)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流行,有人“自学成才”,加入盗墓行列,结果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  2020-05-1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分析结果.在一桩盗窃案中,有两个犯罪嫌疑人A和B,另有四个证人正在受到询问.第  2020-06-10 …

一天夜里,一个在森林散步的人听见树林里一伙盗贼在瓜分一批布匹.只听见他们说:“如果没人分4匹,则剩  2020-06-15 …

一天夜里,一个人在森林散步的人听见树林里一伙盗贼按在瓜分一批作为赃物的布匹,只听见他们说:如果没人  2020-06-15 …

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吓得“魂飞魄散”.据此分析回答:(1)盗墓  2020-06-23 …

一天夜里,一个在树林散步的人听见树林里一伙盗贼在瓜分一批赃物的布匹,只听见他们说:“如果每人分4匹  2020-07-12 …

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岁的人,一次盗窃500元以上的财物,即构成盗窃罪。或者在12个月之内累计盗窃三  2020-12-21 …

我国刑法规定,年满14岁的人,一次盗窃500元以上的财物,即构成盗窃罪。或者在12个月之内累计盗窃三  2020-12-21 …

某公司砖石被盗,警方怀疑是甲乙丙丁其中一人盗的,下面是他们提出的供词.甲:砖石被盗那天,我正在别的城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