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反对是____________填写
题目详情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反对是____________填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祖国前途,怎么能说这样的人好呢?
用三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书呆子”,这样的人通常社交能力很差,可人是社会上的人,又怎能不与人打交道呢?无法处理各种生活交流,一味躲避,终会被社会抛弃!心理太脆弱!
而且,很多知识,书本上是没有的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熹曾经提到读书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意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起来,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
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
你可以这样反驳我:如果一个人一点书不读,只行万里路,也一样不会成才.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问题时抬杠的一种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句式.但放在这里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业界好些有这样的结论,在企业创业之初,文化程度较低的往往容易获得成功.也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老板很多高中都没上过.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个闭门读死书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我们是否可以说行路比读书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我们的祖先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行万里路”是当前教育最需要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祖国前途,怎么能说这样的人好呢?
用三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书呆子”,这样的人通常社交能力很差,可人是社会上的人,又怎能不与人打交道呢?无法处理各种生活交流,一味躲避,终会被社会抛弃!心理太脆弱!
而且,很多知识,书本上是没有的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朱熹曾经提到读书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意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起来,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里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古人都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种追求.因为这者都能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能力.那么这两者之间重要性是否一样呢?有没有区别?
如果单纯论哪个重要,我觉得“行万里路”要比“读万卷书”重要得多.
你可以这样反驳我:如果一个人一点书不读,只行万里路,也一样不会成才.这是我们经常在讨论问题时抬杠的一种句式,也是很有用的一个句式.但放在这里好像没有多大的效果.
在商业界好些有这样的结论,在企业创业之初,文化程度较低的往往容易获得成功.也有人做过统计,目前全国有名的企业经理人中,第一学历专科以下学历占绝对优势.我们身边的情况也一再证明,一些非常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老板很多高中都没上过.这恐怕不是用特殊情况能一言蔽之的.相反,一个闭门读死书的人很久以来就成了我们嘲笑的对象.我们是否可以说行路比读书更重要呢?
“行路”我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我们的祖先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
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书一方面能够使我看增长知识,学习到别人的经验,但同时也给你的头上加了一道“紧箍”(这是经验的特征,经验越多,人们头脑受到的束缚越多,创新意识越差).“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你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使你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你的知识,只有这时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你心中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
只读书不行路,你受到地束缚就越来越多,好比吃多了饭不能消化吸收,只能是累赘,不但无益而且“害人不浅”.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形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行路”的想法.知识分子从书本到书本已经几千年了.
要得到社会的支持首先要得到社会的理解,要得到社会的理解首先要融入这个社会.“行万里路”是当前教育最需要的.
看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2020-04-0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2020-05-16 …
英语翻译今使患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 2020-06-17 …
来自"齐天大圣""齐天"是形容地位、程度.那么"大圣"又怎么解释呢?是否和"圣人"、"圣贤"的圣字 2020-06-17 …
英语翻译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1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 2020-06-17 …
英语翻译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2020-06-19 …
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 2020-07-01 …
2013年5月初太康县“高贤寿圣寺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圣寺塔位于太康县高贤乡, 2020-11-05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要求我们不能对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要学会()A.尊重他人B.对朋友的任何过 2020-12-07 …
句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1ng),横无际涯。B.大禹之圣,且惜寸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