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东欧剧变是怎么回事?

题目详情
东欧剧变是怎么回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东欧剧变 ,又称 苏东剧变、东欧大革命、东欧民主化.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1949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约在西欧及大西洋两岸成立,推行资本主义并大力扶植反苏政权(不论民主或独裁).另一方面,苏联则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军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1955年,华沙公约组织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东欧国家均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欧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美苏两国之间的政治集团于欧洲展开全面对峙,历史进入“冷战时期”. 在冷战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腐败、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外因上: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同时戈尔巴乔夫采取“辛纳屈主义”减少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可以说,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一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和民主化.
  过程: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民主化浪潮随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而传入,党内出现了民主派,它与党外的民主派相呼应.是当地的共产党一贯的专制政策失去了民众的信任. 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下,以及东欧共产党统治的瓦解,不断对反对派妥协退让,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实行政治多元化、多党制,民主派得以扩大势力. 三是民主派向执政党夺权,施加压力,但引发了执政党与民主派人士的冲突,使执政党陷入困境,最终民主派取得政权,个别国家甚至通过武装冲突,实现政权更迭.
  东欧剧变:主要历史事件
  波兰
  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1989年,波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的方针,与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会议达成了关于团结工会合法化、进行议会大选等协议.在大选中,波党失利,团结工会获胜,组织政府.团结工会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匈牙利(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事件指1956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发生的政治事件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之后,在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内、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中,要求批判拉科西·马加什的情绪日益强烈 .1956年7月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全会宣布解除拉科西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格罗·艾尔诺接替.匈牙利政治形势日趋恶化.布达佩斯从10月23日清晨起,先是由几千名大学生,随后增加到大约10余万市民举行和平示威游行.大多数参加者要求纠正以前的错误,实行新的经济政策,要求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格罗·艾尔诺发表广播演说指责示威游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当天夜晚,一批暴乱分子武装袭击国家广播大楼,随即攻占电台以及一些武器仓库和警察哨所,进而袭击公安部队人员和共产党人.深夜,匈牙利政府宣布改组,由纳吉·伊姆雷出任总理.纳吉·伊姆雷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声称这次事件为反革命事件,政府已请求驻扎在匈牙利的苏联部队协助平息叛乱,要求闹事者放下武器.此后,暴乱波及全国.10月28日,纳吉·伊姆雷在广播讲话中宣布苏军将撤离布达佩斯,解散国家保安局,成立新政府. 10月30日纳吉·伊姆雷宣布取消一党执政 .3天后 ,组成所谓四党联合政府 .11月1日 ,纳吉·伊姆雷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实行中立,呼吁联合国进行干涉. 以卡达尔·亚诺什为主席的匈牙利劳动党中央六人主席团在10月31日宣布解散匈牙利劳动人民党,重建新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11月4日 ,以卡达尔·亚诺什为总理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政府宣布,已向苏联提出,请求红军部队帮助恢复国内秩序.同日,苏军进入布达佩斯. 历时13天的事件给匈牙利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损失相当于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1991年匈牙利当局公布了一份当年的绝密报告:事故中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 人,大专院校学生44名,中学生196人.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逃往西方. 纳吉个人的命运也很耐人寻味.纳吉及其政府成员携家人共47人前往南斯拉夫驻匈使馆寻求政治避难.11月22 日,在得到匈牙利方面将纳吉等人送回各自家中并保障其安全的承诺后,南斯拉夫同意纳吉等人离开使馆.可是,纳吉等人坐的车刚驶离使馆就遭到苏军的劫持,第二天被送至罗马尼亚,软禁在靠近布加勒斯特的斯那科夫政府别墅.1958年1月28 日,“纳吉案件”的审理在布达佩斯正式拉开帷幕.纳吉被指控犯有“发动并领导阴谋推翻人民民主制度的罪行和叛国罪”. 1958年6月16日,媒体公布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关于判处纳吉·伊姆雷和他的同谋者死刑和徒刑的公告》.
  民主德国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柏林墙打开后,大批民主德国公民前往西柏林.
  罗马尼亚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因抗议解除一名持不同政见的神父职务举行的群众示威,演变成骚乱.不久,布加勒斯特也开始了骚乱,军队倒戈.外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捕,并被秘密处决.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罗马尼亚共产党执政.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捷克语:Pražské jaro 俄语: пражская весна),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 在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的领导下,捷克斯洛伐克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倾向.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年匈牙利的改革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在冷战期间,这是华沙条约成员国所不能接受的.此外,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苏联的援助而宁愿屈服于希特勒的经验,都依然清楚地存在于苏联每个人的记忆之中.在捷共内部也存在有一部分少数派——尤其在高层领导中—拒绝放松党对社会的控制权,并且密谋在苏联的领导下推翻改革者的领导. 与中欧东欧的许多国家不同,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通过一场平稳的政治变革使捷共上台,并没有发生如同匈牙利一样的暴力革命和社会动荡.但是,苏联期望在其盟国中推行苏式的斯大林模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武力来强制实现.这种政策因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而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其实这种政策最早从斯大林时代就开始存在,只是勃列日涅夫首次将其公之于众而已.苏联的这种霸权主义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被戈尔巴乔夫的辛纳特拉主义所取代. 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入侵前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大会已经准备支持改革派,并削弱新斯大林主义者的力量.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冷酷的入侵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 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中只有少数批评,因为在冷战时期,由于核对峙的存在,西方国家无法挑战苏联在中欧地区的霸主地位. 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 这次事件也影响了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宣扬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地位,最终也导致了这些政党的部分崩溃.
  [编辑本段]东欧剧变:结局
  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
  [编辑本段]东欧剧变:主要原因
  (l)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历史上苏联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有民族积怨.如卡廷事件等.长期导致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民族关系紧张.宗教原因,东欧部分国家的天主教势力的长期历史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东欧国家的僵化的宗教政策发生尖锐矛盾. (2)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波折,几乎没有安宁过. 党的自身建设出现根本性的失误.东欧各党,队伍庞大,在全人口中比例很高,一般都达到10%,有些甚至为20%,党员人数增加,素质必然下降.因为执政党,入党是作官的资本,许多不够条件的人纷纷进入党内.党员人数增加以后,党员的政治教育也放松了,甚至取消了.党员被混同于一般的老百姓,有许多党员入党以后甚至不如老百姓,党的形象被严重破坏了.与此同时,党的领导人的选择也降低了标准性,素质大大下降.从苏东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主动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主张实行多党制的.另外,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搞特殊化、享受特权,不断腐化的现象十分严重,破坏了党的自身建设,如原民德党最高领导人昂纳克,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子、女儿都是党的高级干部,一人当道,鸡犬升天.匈牙利的卡达尔虽然自己清廉,但周围的人都搞特权,腐化现象严重,从未得到过纠正.除此之外,这几个国家高级领导层中,家长作风,专制主义十分严重.民德的物价问题早已暴露出来,上下一致要求改革,但昂纳克只说了一句“物价问题不能动”,一切再好的设想和建议都没有用.结果,酿成了大祸.波兰许多老党员评价他们历届领导人是“有不同的优点”,但“有共同的缺点”,都是“集中有余,民主不足”.罗马尼亚更为严重,齐奥塞斯库任人唯亲,自己是党的总书记,夫人是政治局常委,二把手,子女亲友把持了重要部门,夫妻政治,家天下.他搞一言堂,独裁专断,一意孤行.89年12月22日,齐召开党政军领导人会议,决意镇压群众,因国防部长拒绝执行命令而被枪决,结果参谋长和一批军官转而反齐,把他枪毙了.彻底反了.党员、党干部素质下降,是引起不满导致剧变的重要原因 . (3)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导致各国党内部思想混乱,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戈尔巴乔夫的思想,以及苏共关于多党制的主张,与东欧各国党主张是一致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上的一致性,使苏共对东欧剧变采取了支持的态度.我们知道,东欧是苏联红军解放的,斯大林说是苏联红军的铁犁,犁了东欧的反动政权,在这个基础上,东欧大多数党的领袖是坐着苏联的坦克回国执政的.长期以来,东欧各国党看苏联的眼色行事,与苏联的关系如何,有时甚至成为他们能否继续执政的决定性因素,斯大林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对东欧严格控制,68年勃侵捷克;即使是赫也控56年的波匈事件.曾引起东欧各党的强烈不满.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苏东关系开始松动,戈尔巴乔夫也多次表示对东欧的改革表示支持.当东欧一些党提出实行多党制主张以后,戈尔巴乔夫也表示赞同.苏共的支持和赞同,使东欧各党能放手大干,无顾忌.当苏共自己也主张实行多党制以后,东欧更是欢欣鼓舞,越走越远,以至于连政权也丢掉了,有人说,这是欢乐的一跳跌进了深渊.所以,苏共指导思想和对东欧国家的态度,是东欧迅速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4)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严重对峙,双方都拥有把对方摧毁几次的核打击力量.这种军事对立的现实,使西方国家认识到这是一场谁也打不赢的战争.没有胜利者.用军事手段难以摧毁东欧政权和社会制度,因而便采取了和平演变的手段,在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颠覆和渗透.进入80年代,东欧各国普通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给一点甜头,逐步诱其上钓.1983年10月瑞典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瓦文萨.美国“争取民主基金会”给波兰团结工会每年固定拨款40万美元.1987年,美议会向团结工会每年提供津贴100万美元.1988年又提供500万美元作为其活动经费,给团结工会会员发工资.1989年,布什说要“以西方的援助来促进和奖赏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谁同我们站在一起,谁就会得到支持”.89年7月11日至13日,布什访问波、匈.布什说,为了加速波兰走自由企业制度和民主社会进程,美国将援助波兰10亿美元.8月下旬,当团结工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马佐维耶茨基担任波兰总理以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又表示给予新的经济援助.欧共体提供了8300万英镑的食品,英国提供了2500万英镑的现款,日本、加拿大.对其他东欧国家,如匈、罗、东德等,他们也程度不同地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以便拉他们倒向西方一边.除经济上援助以外,在政治、文化上也加紧渗透,通过所谓的文化交流,向东欧兜售西方的社会观、政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此抵消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以便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政治经济上的桥头堡)东欧是前沿阵地,是苏联与西欧抗衡桥头堡,重要.丘吉尔当年称巴尔干半岛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为遏制苏,提供了立足之地.
  [编辑本段]东欧剧变:影响
  冷战的结束
  1989年12月3日,美苏两国领袖在马耳他的高峰会上宣布结束冷战.1990年7月,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 尔(Helmut Kohl)说服戈尔巴乔夫不反对德国在北约组织下实现统一,以作为德国持续经济援助苏联的回报,清除了两德统一的最后障碍.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的会议中宣布正式解散.在同月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 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使冷战走向终结.布什总统称在1990年至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实现美苏合作,从而在处理双方及世界问题上打好基础.
  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志着立国69年的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