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赞美刘备的话急,快啊,

题目详情
赞美刘备的话 急,快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辛弃疾: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刘备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他的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刘备政治的活动中,“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他贯穿始终的理想.在桃园结义时他们就立下誓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刘备也曾对自己的实行仁政进行总结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失义于天下,吾不为也.”可见,实行仁政是刘备一贯自觉的政治主张.诸葛亮出山前,势单利孤的时候,刘备四处奔走,但不论到何处,他都能广施仁政,爱民如子,也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驻扎新野后不久,当地百姓就做歌称颂刘备,“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在遭曹操追杀,弃樊城奔襄阳的一路上,后有曹操精兵将至,前有江河阻拦,而刘备却宁肯被敌军追上,也没有听从诸将几次三番提出的抛弃百姓、独自逃跑的建议,带领几百万百姓每天只能走十里路,最后被曹操的大军追上,落得阿斗丢失.糜夫人投井身亡.这一切都和汉末任意屠戮百姓、视生民如草芥的各路军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他离开他所依托的军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义薄云天的忠义精神.
  刘备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义而生,又为义而死.“忠义”是刘备性格的核心特征.《三国演义》第一回写的就是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从此以后三人同生共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致死不渝……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义薄云天、荡气回肠的佳话.他们三人的之间的结义早已超出了民间简单的“拜把结义”,而是一种基于无私为民、相互欣赏、情感契合的忠义之举.在见利忘义、朝秦暮楚、战乱纷争的年代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刘备还能把这种“义”推而广之,“以性情相契”,发现和招揽人才,知人善任,进而“得道多助”,在身边形成了忠义笃信的蜀汉集团.在当阳长板坡,赵云忠心保护幼主,于曹操百万大军中六进六出,杀死曹军大将五十余员,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把幼主捧给刘备时,刘备怒摔阿斗.他真心敬慕诸葛亮的贤德,不惜在隆冬时节三顾茅庐,终于请出孔明,并委以重任.诸葛亮、赵云等也深感其知遇之恩,从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与当时各路军阀之间、将领与下属之间那种尔虞我诈的处事为人方式截然不同,这也是刘备一次次出走的重要因素.
  三、韬光养晦的胸襟素养.
  刘备也是一个富有胆识胸襟的人杰,有着适应环境、灵活机智的一面,能够“屈身守分,以待天时”.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回里,刘备就深知自己在人屋檐下,一定要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才能保存自己,以等待时机.便在后园种菜,不问世事.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的时候,刘备被说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己胸怀大志被其加害,而惊得酒杯落地,却能机智地借雷电之声将自己的震惊掩饰过去,巧妙的保全了自己.刘备的每一次脱离依托人都和他的不甘人下、怕人谋害有直接的关系.
  尽管刘备身上几乎集中了贤明君主应有的仁政爱民、忠义、富有才智谋略、礼贤下士性格特征,这些在战乱频繁、群雄并起的乱世特别为饱受疾苦的百姓所向往和拥戴,也是作者心目中明君形象的体现与升华.刘备和曹操两人,都是有雄才大略、称霸一方的英雄人物,也常被人们放在一起比较,但两者在根本上存在着“王道”与“霸道”的差别,也是“仁政”与“暴政”的根本差别.但由于罗贯中在刘备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理想化的色彩,也使得刘备的形象难免有些描写上的简单、片面和过头,反而令人没有真实可信之感.如鲁迅先生就评价说三国“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但无论如何,刘备一直是作为一个封建贤明君主的形象历来被人们敬仰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