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                阙:损伤

B.岂将 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

C. 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

D.然后以禁,则齐                        齐:一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家人逼之 乃投水而死

B. 将明其说于天下                      前圣之所厚

C.盖法者 所以 适变也,不必尽同            此心之 所以 合于王者,何也

D.则此书之不泯, 可乎                  北冥有鱼, 名为鲲

15.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    )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17.翻译句子(12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见上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见上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见上文)2分

(4)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

(5)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A

14.B

15.D

16.C

17.(1)(孔子、孟子)能够不苟且随便罢了。这就可以说是不受流行习俗迷惑,而对自己的见解有坚定的信念。(“苟”、“笃”句式各1分)

(2)他们给后代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俗人还对执迷不悟。(“明”、“俗”各1分,句意1分)

(3)废弃并禁绝邪说(的办法),没有比这更好的。(“善”“于是”各1分)

(4)如果没有守道不变的善心,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没有不做的了。(“苟”、1分,句意1分)

(5)翅膀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垂”、1分,句意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A项“阙”应为“缺少、缺失”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A却/于是,就,;B两个“固”都是“本来的意思;C.前一个“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后一个“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 D难道,副词/他的,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速读题干明确要求:“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然后读选项辨析:A中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B中①不正确,②正确。C中①不正确,②正确。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C项作者认为应该“明其说于天下”,从思想上明辨是非,而且它又是史籍著述,所以不赞同废弃禁绝《战国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的五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注意得分点:(1)“苟”苟且;“笃”坚定的(信念)。(2)“明”清楚;“俗”一般俗人。(3)“善”好的;“于是”古今异义词,比这……。(4)“苟”如果。(5)“垂”通假字,通“陲”。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向编定的《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说有十一篇缺失了。我到士大夫家访求,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校正了其中错误的地方,对不可考据的地方暂时存疑,此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就完整了。

我说:刘向给此书作序,说周朝初期,实行了教育感化,修整了法令制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了后来,计谋欺诈盛行,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了,所以天下大乱。他的说法是很正确的。但在文章最后他却认为这部书中,战国的谋士是揣测当时的国君所能实行的,才不得不这样去做,这样可以说,他是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 却不能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孔子、孟子的时代,距离周朝初期已经好几百年,那些旧的法令已经消失,旧的习俗已经消亡很久了。孔子、孟子却偏偏阐明先王治国的原则,认为是不能改变的,难道是要强迫当时天下的国君去做后世所不能办到的事吗?他们只不过是要根据他们所碰上的时代,所遭遇的变化,而提出当时应当实行的主张,使那些主张不背离先王们的用意罢了。二帝三王治理天下,他们之间的变革本来各不相同,他们的办法本来就有差别,但他们治理国家天下的用意,以什么为根本,以什么为末事,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未尝不相同。孔孟之道,也不过如此罢了。法,只是用来适应变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所以孔子、孟子坚持这个原则,难道是喜欢提出不同的言论主张吗?只是能够做到不苟且罢了。他们可以说是不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而且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战国时代的游说之士却不这样。他们不懂得道是可信的,却喜欢他们的言论容易与国君的想法相符合;他们的居心用意,只是苟且地提出一时权宜的策罢了。所以他们谈论欺诈的好处,而讳言欺诈的失败;夸说战争的好处,而隐瞒战争带来的祸患。他们争相奔走去做的事,不是没有好处,但是不会超过它的害处;不是没有所得,但是不能超过所失。最后到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这些人,因此而失去了他们的身躯;而任用他们的诸侯和秦国,也使自己的国家遭到灭亡。游说之士的那套办法,是社会的大灾祸,这一点再明白不过了。但世俗之人对它还没有觉悟过来。只有先王之道,根据时代,适应变法,做法不同,对它加以考察若没有缺点,用它治理国家就不会发生弊病。所以古代的圣贤没有用先王的原则去与游士之说做交换的。

有人说:“邪伪之说对正确的原则是有害的,应当废弃并进绝它。那么《战国策》这部书不销毁,行吗?”我回答说:“君子要禁止邪说的话,本来要向天下的人说明那些邪说,使当时的人都知道邪说不能信从,然后加以禁止才能统一认识;使后代的人都懂得邪说不能照着办,然后加以告诫才能使人明白。难道一定要毁灭这本书吗?要废弃禁绝邪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因此《孟子》这部书里,有农家的学说,墨家的言论,都被记载下来并加以驳斥。至于《战国策》的写作,往上紧接着《春秋》,往下到楚、汉的兴起,共二百四十五年,记载了期间的历史事迹,本来就不可能废弃。”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菩萨蛮魏夫人鉴赏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  2020-06-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  2020-06-10 …

汉译英:一句话“阙”是一种高贵的礼仪制建筑,有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之分,天子用三出阙.  2020-06-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  2020-07-03 …

文言文阅读(15分)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  2020-07-26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战国策目录序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  2020-07-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  2020-07-29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  2020-11-0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  2020-11-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  202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