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失败李培俊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优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失败
李培俊 早上起来,刚刚坐上饭桌,改革就说,妈,工作的事我自己跑吧。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
母亲惊讶地看了改革好一会,看着看着,母亲的眼睛便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母亲说,你没有说错,我们的改革长大了,是该出去闯闯了。
但是改革还是看出来,母亲真正的意思并没有说出来。
母亲是个好母亲。当别人的家长为孩子上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跑断腿,操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难达目的时候,改革的母亲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全市最好的学校。
二十几年了,无论大事小事,改革都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他知道母亲是为他好。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本来改革要报考中文系,实现从小当作家的梦想。可母亲说,儿子,你傻不傻呀,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愿意当作家?谁说谁是作家比骂这个人阳痿还要入骨分。母亲一言九鼎,改革便报考了没多少人愿上的政教系。
改革今年大学毕业,工作的事自然不用他操心,早在他还坐在教室里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母亲已经为他安排了去处。回来当天,母亲就说,儿子,你工作的事已经定了,市委组织部,过几天就去上班吧。
现在的岗位职位往往是僧多粥少,这是中国的现状,也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改革能够谋到这么好的单位,是多少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改革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组织部是发官帽的地方,手里提着官帽,何愁戴不到自己儿子头上?
如果不是母亲的安排,改革也许就顺顺当当地去上班了,先当个科员,然后一步一步地攀爬上去,由副科到正科,然后副处,弄得好了,往上再上几个台阶也未可知。
可这次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这与这个岗位本身无关。他觉得自己已经22岁了,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自己该作上一回主了。
于是,改革在饭桌上宣布:从今天起,他要出去自己求职了。
母亲无可无不可的,浅浅地笑笑点了点头。送他出门的时候还含意不明地又笑了笑,轻轻地在他肩膀上拍了几下,放他走了。
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让他填过一应表格,总编让他回家等消息,说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临走,还把他送到楼下,才握手告别。
走出报社大门,是一派明亮得有些不太真实的阳光,走在阳光里,改革就想,求职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不,一说就成了嘛。
但是改革高兴得过早了一些,当天晚上他正躺着看书,接到了晚报社总编的电话,很抱歉地告诉他,报社暂时没有编制,还不能接受他。改革问总编,昨天你不是黑籽红瓤地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只隔了一天就变卦了?
总编支支吾吾地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第二天改革又去了电视台,照样答应录用,照样又是变卦。不过电视台的电话打得晚了一天,但内容和报社大同小异。
改革退而求其次,把求职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他想,行政事业单位有编制,企业总没有所谓的编制吧。哪怕去当个小办事员,写个材料,出出板报,哪怕给头们打水扫地,也算是自己找的工作。
但是,问遍全市的企业,仍然没有哪个企业接受他,都说人满为患,下岗职工还没法安排哩。
母亲从不改革求职的事,一个字都不提。但他知道母亲是关心这个事的,只是不说到嘴上而已。
这天,筋疲力尽的改革回到家里,母亲破天荒地问起他求职的事。母亲说,怎么样了?
改革摇摇头。母亲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我不知道。母亲叹了口气,以商量的口气说,不行了先到组织部去上班?
到底去不去上班呢?改革觉得这一次的自己的确失败了。他知道,他是败在了母亲手上,他的事是要由母亲来做主的。因为母亲既是母亲,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
但是……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尽管从小到大都是母亲替他打理一切,但当大学毕业后,改革不想再听从母亲的安排,想自己找工作,这说明他有自谋职业的自信和勇气。
B.改革的母亲虽然在开始什么事情都替儿子安排好了,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
C.小说结尾以改革找工作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安排出乎意料,直接再现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官员滥用职权、营私弊的灰暗现实。
D.小说的主人公以“改革”命名具有一定的深意,改革毕业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谋取职位,如果没有母亲的重重阻挠,他一定会如愿的。
E.这篇小说既表现了当今中国一些父母对孩子成长的不当做法和影响,也侧面反映了个别官员滥施权威的问题,蕴含着作者对现实问题的优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此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但她在儿子想自己找工作时,却完全没有干涉,是一位非常大度、比较开明的母亲”错误,从文章的结尾“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这以暗示来看,前面求职的失败,母亲“功不可没”.C项,“直接再现了…”错误,应是侧面或者间接.
(2)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节的把握.题干问的是“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篇文章应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有两个人物,一是改革,一是母亲;改革是求职碰壁,母亲是设绊成功.这样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有的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是情感表达更完整等.
(3)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这是考查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改革自身的言行来看,他要出去找工作,可见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跟母亲的对话,表现出他对母亲的尊敬;从他人的言行来看,晚报和电视台一开始答应征用他,侧面说明其有能力.
(4)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题干问的是“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这是一道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文本的信息.如认为会听从母亲的建议,就应该从改革从小到大对母亲的依从角度作答;如不认为他会听从母亲的建议,就应该从他现在的自立意识和他自身的能力角度入手作答.
答案: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第一问:明线是儿子改革到处找工作,处处碰壁; 暗线是母亲处处设绊,使得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 第二问:①明线写改革到处找工作,说明他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他有一定的能力,他也很努力地去争取了; ②暗线写母亲在背后做“工作”,显示出官员权力之大; 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语言更为简练,也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
(3)(6分)①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通过他自己去找工作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②具备一定的能力.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电视台开始也答应录用他;③对母亲尊敬体谅.跟母亲说,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4)(8分)第一种答案:会.①改革从小到大,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②他已经很努力地去找工作了,但没有找到工作.③他对母亲很顺从,很感激.④市委组织部也是个很好的去处,他没有很强硬的性格.
第二种答案:不会.①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找工作.②他具备一定的能力.③在本市找不到工作,可以跳出本市找.④结尾的“但是”也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失败不一定是永远的.
(2)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情节的把握.题干问的是“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这篇文章应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有两个人物,一是改革,一是母亲;改革是求职碰壁,母亲是设绊成功.这样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有的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是情感表达更完整等.
(3)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改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这是考查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从改革自身的言行来看,他要出去找工作,可见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跟母亲的对话,表现出他对母亲的尊敬;从他人的言行来看,晚报和电视台一开始答应征用他,侧面说明其有能力.
(4)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题干问的是“小说的结尾以改革的失败而告终,你觉得改革会同意母亲的意见去组织部上班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这是一道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文本的信息.如认为会听从母亲的建议,就应该从改革从小到大对母亲的依从角度作答;如不认为他会听从母亲的建议,就应该从他现在的自立意识和他自身的能力角度入手作答.
答案: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6分)第一问:明线是儿子改革到处找工作,处处碰壁; 暗线是母亲处处设绊,使得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 第二问:①明线写改革到处找工作,说明他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他有一定的能力,他也很努力地去争取了; ②暗线写母亲在背后做“工作”,显示出官员权力之大; 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语言更为简练,也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
(3)(6分)①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通过他自己去找工作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②具备一定的能力.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电视台开始也答应录用他;③对母亲尊敬体谅.跟母亲说,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4)(8分)第一种答案:会.①改革从小到大,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②他已经很努力地去找工作了,但没有找到工作.③他对母亲很顺从,很感激.④市委组织部也是个很好的去处,他没有很强硬的性格.
第二种答案:不会.①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找工作.②他具备一定的能力.③在本市找不到工作,可以跳出本市找.④结尾的“但是”也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失败不一定是永远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几十,十几怎么说?上次做翻译,对方说了这么几句话:"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十几句国家,每年都有 2020-05-15 …
十分之六=几成....七成八=百分之几.....十成=百分之几....几成=百分之九十....几成 2020-06-11 …
有这么一道题目,“几成”是十分之几,比如:一成六是就是十分之一点六,写作1.6÷10=有这么一道题 2020-06-11 …
小华平时比较遵守交通规则。在一天,他与十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看见没有警察,同 2020-06-23 …
有这么一道题目,“几成”是十分之几,比如:九成是十分之九,写作9÷10=0.9×100=90%有这么 2020-11-30 …
有这么一道题目,“几成”是十分之几,比如:九成是十分之九,写作9÷10=0.9×100=90%有这么 2020-11-30 …
英语翻译翻译可以走南闯北而老师只能在一个地点过十几年没有变化的生活我不喜欢平静我喜欢孤身闯世界所以有 2020-12-01 …
材料一:某电视台记者随机在路口采访了几位闯红灯的行人,问他们为什么要闯红灯,占主流的回答是:“别人都 2020-12-14 …
有一天,晓平与十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见没有交通警察值勤,其他同学都飞快地闯红灯 2020-12-31 …
有一天,小力与十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见没有交警值勤,其他同学都飞快地闯红灯过去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