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虎跳峡再记于坚①我走到了虎跳峡风景区,著名的虎跳石就在下面。已经筋疲力尽,但峡谷下面百万老虎咆哮的声音使我再次振奋起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虎跳峡再记
于坚
  ①我走到了虎跳峡风景区,著名的虎跳石就在下面。已经筋疲力尽,但峡谷下面百万老虎咆哮的声音使我再次振奋起来。我站在巨流旁边,不敢太靠近。金沙江在上游那边还是平如镜子,到了虎跳石一带,一条巨川忽然塌下,爆炸、碎裂,汹涌奔泻,呼啸奔突,几条水流如疯狂的长舌头或者旗帜上下飘着。我害怕得发抖,后退着,担心那百万猛虎忽然朝我转过头来。回到公路上,心中有一种经历了大悲喜的平静,我又到了虎跳峡,我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我的生命又开阔厚重了许多,我的生命更自然了。所谓修身养性,养浩然之气,感通天人合一,这在书房里是无法达到的。
  ②一个纳西族的司机载我连夜去丽江。他沉默地开车,我在车厢中默想。这次经历令我再一次领悟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西方相信一切都是可以克隆的,虎跳峡也是可以克隆的。技术改天换地之后,西方可以在教堂里忏悔,等待着复活,总是心安理得。中国文化骨子里迷信自然, 中国人的教堂是在大地和人生之中,是此在而不是彼岸 。为什么古代中国山水画和山水诗歌如此发达,因为大地在中国心目中不是对象,而是万物与我一体,是一个家。
  ③古代山水画大师倪云林,因为钟情于山水,整日在太湖间云游。他画的一幅竹子,画面上有六竹在山野水滨挺立,被称为六君子图。倪云林笔下的山水并非山水,而是精神的寄托。陶渊明厌倦了车水马龙的世界,一声归去来,就重返田园世界悠然见南山了。南山在陶渊明的词汇里,与天堂的意思差不多。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讲究穷则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就是在野,在野并不只是一个隐喻 ,在古代中国,在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有自然世界的桃花源、伊甸园作为基础。老子讲“道法自然”,这个“自然”除了自然而然的万物运行之“道”这个意思外,其实指的也就是可见可感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大自然世界。
  ④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自然世界被作为天堂来歌咏,因此山水诗画才大行其道。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出宗教、教堂之类的东西,因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寄托在自然中,自然世界就是中国精神的教堂。伟大的诗人、画家无不从自然世界获得关于人生的领悟,诗歌的灵感,自然世界成就了他们的伟大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虎跳峡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教堂,一个归宿,它就像巴黎圣母院一样,是令人心灵安息的地方。
  ⑤天空逐渐昏暗,山野俯伏下来,远处的黑暗中,别人的故乡一盏盏灯亮起来,很温暖的样子。想起故乡昆明,那里是我的天堂,我领悟了作为一个诗人的基本元素。1966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学校宣布停课,我就在野了,像一个小陶渊明那样,奔向美丽的大自然。我记得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走路去滇池钓鱼,垂钓落日下,悠然见新月,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倪云林那样的山水诗人。我最近重返滇池,那里已经成为现代化昆明的一个污水排泄池,往昔阳光灿烂,沙鸥集翔、沙粒泛着金光的湖湾荒草丛生。
  ⑥现代所向无敌,它已经不可战胜,传统中国一去不返,那不仅仅是长袍马褂、雕梁画栋、文言文和毛笔,也是野。那些洋洋得意的正在与“全球化”弹冠相庆的知识分子也许还没有意识到, 在他们中间不会再产生陶渊明,他们惟一的命运就是“流放”。 当他们与一个标准的西方公民同样厌倦了摩天大楼、超级市场和自动取款机的时候,那些西方人随时可以一头钻进教堂,在神秘的尖顶下面,依偎在上帝母亲的怀中小憩片刻。而我们无处可去,只能乘电梯回家,看电视、发呆……
  ⑦胡思乱想,车到丽江。去找旅馆,忽然发现背心忘记在车上了,钱和证件都在那背心里。试着给司机打了个电话,说是他正在某处吃晚饭,吃完送回来给我。黑暗中,纳西人又出现了,把背心递给我,我想给他些钱表示谢意,答都不答,走了。月亮出来了,云南的雨季就是这样,下一阵雨晴一阵。下一场雨到来还早,月亮把玉龙雪山弄得朦朦胧胧的,深藏着什么的样子,我知道它藏着什么。(节选自《2l世纪年度散文·2006年卷》,有删改)
1.作者再次游历虎跳峡,在情感和思想上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独善其身就是在野,在野并不只是一个隐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他们中间不会再产生陶渊明,他们惟一的命运就是“流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教堂是在大地和人生之中,是此在而不是彼岸”?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作者写“纳西司机”的用意是什么?第⑦段末的写景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先是感到疲惫,等看到虎跳峡时感到震奋,进而为其呼啸奔突的壮观景象而感到震惊害怕。经历了大喜大悲之后,作者在路途中心情平静下来,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深刻领悟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2.(1)“在野”,此处指的就是回归自然。从而使自己获得身心的自由,通过自然来使自己心灵纯洁,行为高尚。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自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一个比喻说法,而是一种实际行动。
  (2)指现代知识分子中间再也不会产生像陶渊明那样伟大的山水诗人及真作品。因为大自然被毁坏,知识分子再也找不到身心憩息的家园,失去了生活和创作的根本,他们的精神将无所依托。
3.“此在”即以“大地”为代表的自然,中国文化骨子里迷信自然,把自然当成自己的家园,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与我融为一体。古代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人非常发达,自然在诗歌中被当成了天堂来歌咏,自然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
4.“纳西司机”在文中既是实写,又是虚写。“他”是作者心目中更想化的人物,是神奇美丽的雪山,巍峨壮丽的虎跳峡,孕育出了质朴淳厚的纳西人。“纳西司机”在文中具有连接前后内容的线索的作用。末段写景柔美、朦胧而又清新神奇,与首段雄伟壮阔的描写形成对比,营造了月光下玉龙雪山作为心灵家园和诗意栖息地的美好意境,寄寓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祝愿。(意思对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虎跳峡再记于坚①我走到了虎跳峡风景区,著名的虎跳石就在下面。已经筋疲  2020-06-23 …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②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  2020-06-27 …

(10分)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②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  2020-06-27 …

一个谷囤的下面是圆柱体,上面的稻谷堆成圆锥体.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m,圆锥高0.3m,如果  2020-06-28 …

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  2020-07-12 …

原谷谏父(10分)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  2020-07-12 …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日:“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2020-07-12 …

(四)原谷谏父(8分)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  2020-07-12 …

原谷谏父(10分)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  2020-11-10 …

原谷谏父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