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7.

题目详情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7. 下面对《虞美人.听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通过少年、壮年、晚年三个阶段 的不同境遇,将人的一生奔波坎坷和悲欢离合融 汇其中。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年到老年的人生道路。同时,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 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

   B.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通过 ‘‘歌楼”“红烛” “罗帐”等绮艳意象,传达出春 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C.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 西风”,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 以“江阔”“云低” “断雁”“西风”等萧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D.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 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 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怅惘,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表明作者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真正进入超脱 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

18. 你认为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听雨》和余光中的《乡愁》在立意构思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7.D 

18. 蒋捷的《听雨》和余光中的《乡愁》

都分别写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几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而且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感受。

看了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什麽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南京有很多人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2020-05-17 …

蒋介石剿匪剿匪为什么把自己剿没了?当年蒋介石是占绝对优势的,为什么给老M灭了,逼到台湾?当年他才是  2020-05-17 …

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曾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的挽幛悼蒋,这幅  2020-06-21 …

1949年蒋介石曾哀叹:“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这反映了A.国民党内反蒋势力不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2020-06-21 …

中国网事.感动2014“年度网络人物之一--麻风病康复老人的“女儿”邢少云.她坚守在令人望而生畏的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办学近20年来,通过培养人才,蒋风教授将儿童文学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  2020-12-10 …

1945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和谈,时过境迁,三年多过去了,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历史却仿佛  2020-12-23 …

1928年蒋介石复职的根本原因是A.奉系军阀威胁国民党的统治,各派新军阀无法对付B.工农红军井冈山会  2020-12-25 …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说法正确的一项是()①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台湾和祖国第二次分离②台湾问题和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