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周礼·春官·大师》中有关于比、兴最早的记载,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多数学者认为,赋、比、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周礼·春官·大师》中有关于比、兴最早的记载,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多数学者认为,赋、比、兴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创作方法。钟嵘在《诗品序》里对赋、比、兴的定义与作用有一番精彩的论述,云:“故诗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有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抒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中国传统文艺,就是以比兴手法,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严羽《沧浪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的理想艺术效果。

  东晋顾恺之首先提出“以形传神”的绘画理论,这种形神理论在魏晋基本上得以确立,至唐宋元时期,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唐朝司空图在《诗品》中说:“离形得似”,表明要追求一种形象之外的神韵。五代后梁山水画大师荆浩,把山水画划分为“神”、“妙”、“奇”、“巧”四大类,以区别绘画水平的高下。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北宋苏轼更以为单纯追求外形逼真的艺术如同小孩一样幼稚,他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技〉二首》中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代诗人严羽把诗的最高标准定为“入神”。这类有关形神的高妙之论,无不表明中国传统文艺在形象上追求的不是形真,而是神似。

  重写意也是中国传统文艺的鲜明特征。苏东坡有《卜算子》一词,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趣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借缺月疏桐,飘渺的孤鸿,抒发作者被贬黄州的无穷寂寞,可算是写意的佳作。 其他艺术,如绘画、戏剧、雕塑等等,无不视写意为臻于完美的境界。

  ①“含蓄”是传统文艺的又一特征。②所谓含蓄,就是不直接表露情意,而是运用委婉的手法,简练的语言,生动的画面,通过受众的想像与联想,体察作品深邃的寓意,以期产生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③《周易·系辞下》最早表现了对含蓄美的追求:“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微,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④传统文艺中,无论诗歌、散文、绘画、书法,都以深蕴含蓄而非直露裸袒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目标。

①第一段中,作者阐述了赋、比、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段引用顾恺之等人的论述,是为了表明: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段中说“借缺月疏桐,飘渺的孤鸿,抒发作者被贬黄州的无穷寂寞,可算是写意的佳作”。试分析这段话,概括说明文章中的“写意”一词是什么意思?

④第四段共四句话,对它们的结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

B.

C.

D.

⑤纵观全文,中国传统文艺有哪四个特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①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理想艺术效果。 ②中国传统文艺在形象上追求的不是形真,而是神似。 ③借景物描写等方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C ⑤1.讲求比兴2.追求神似3.重视写意4.讲究含蓄
看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  2020-06-08 …

比较阅读文言文原文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敏而  2020-06-08 …

类文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2020-06-08 …

文言文阅读。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2020-06-08 …

文言文阅读。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2020-06-08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2020-06-12 …

阅读下列《论语》《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  2020-06-19 …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  2020-06-29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周礼·春官·大师》中有关于比、兴最早的记载,云:“教六诗,曰风,  2020-07-28 …

孔子劝学阅读答案孔子劝学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  20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