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庶纵不能尔 尔:这样 B.宜诫翻奖,应呵反笑 翻:反而 C.当以疾病为谕 谕:劝告 D.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衅:涂抹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B.作者认为有些人不注意及早教育孩子,往往等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养成才去制止,父母树立不起威信,子女也会怨恨父母的管教。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行鞭楚之罚是唯一的好方法,王大司马母魏夫人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事就是明证。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①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3分) 译文: ②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3分) 译文: ③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3分) 译文: 13.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认为对子女进行教育有何重要性?文章在举例论证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6-12-09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3亿+用户的选择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9.C 10.B都作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11.C 12.①译文:我看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是一味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 ②译文:又应该想一想勤于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至亲吗? ③译文:聪明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同情怜悯。 13.重要性:不对子女进行教育,子女们就不能明白事理。(或“不教不知也”)(2分) 举例论证的特点: ①正反两面对举。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教子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例。 ②以同类型连举。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2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 ③有详有略。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教子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例详写,“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之例略写。 |
9.谕:比喻。 10.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为“在”,第二个“于”也是介词,可译为“被”;C项第一个“也”是助词,句尾表语气,第二个“也”也是助词,句中表停顿;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是代词,可译为“你”。 11.“不能赞誉”错,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育孩子证明的是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溺爱。行鞭楚之罚也不是唯一的好方法。 12.①要点:“爱”“每”“然”。 ②译文:要点:反问句,“愿”,“勤督训”。 ③译文: “贤俊者”“可”“顽鲁者”“矜”。 参考译文: 智力高超的人,不用教育就可以成材;智力低下的人,即使教育了也没有用处;智力中常的人不接受教育就不明白事理。古时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到特设的住所去住,不看不该看的,不听不该听的,听音乐吃美味,都要依照礼仪加以节制。这些都要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王子从初生到两三岁时,担任他们的“师”、“保”的人选已经确定好了,师保从那时起就对他们进行仁、孝、礼、义的教导。普通百姓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婴儿懂得辨认脸色、明白喜怒之时,就加以教诲,叫他做时他才能做,不叫他做时他就不能做。这样等到再大几岁,便可省免打竹板的惩罚。父母威严而不失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而有孝心。我看上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是一味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对子女的吃喝玩乐总是任意放纵,本应劝戒的反而褒奖,本应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子女懂事后,还以为按道理本该如此。待子女养成骄横傲慢的习气才去制止,即使把他们鞭抽棍打之死,也树立不起父母的威信。对子女的火气与日俱增,只能招致子女的一片怨恨。等到他们长大,终究要做出败坏道德之事。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真是中肯啊! 一般人不去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他们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因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看到子女因被荆条抽打而受到皮肉之苦罢了。以生病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怎么能不用汤药、针灸、薰艾等去救治他们呢?应该想一想勤于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至亲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大司马在湓城时,做统领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过四十,但稍不称魏老夫人之意,老夫人仍然用棍棒教训他。正因如此,王大司马才成就了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个学士,聪明有才华,从小被父亲娇宠,疏于管教。他若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他父亲就遍告过往的行人,一年到头赞不绝口;他若是有一件事做错,他父亲便为他遮掩粉饰,心里希望他能悄悄改掉。这个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而触犯了周逖,被他杀掉,肠子都被抽出来,血被涂抹在战鼓上。 人们喜欢自己的孩子,却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至今,这种弊端很多了。聪明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同情怜悯才是。那偏宠孩子的父母,虽然是想好好爱他,却相反地以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上是由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害,实际上是由他父亲促成的。刘表的宗族覆灭,袁绍的地失兵败,都可以像灵龟、明镜一样作为借鉴啊。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有一句话不理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 2020-04-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扭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齐桓公求管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2020-05-16 …
英语翻译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2020-06-16 …
英语翻译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2.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3.然则昏 2020-06-16 …
为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 2020-06-16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扭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 2020-06-17 …
毛奇龄《柯亭词序》中一段话如何理解?原文如下:词为语词,使必效隋唐余习,刻意组就,将以别于元庆之庸 2020-06-20 …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 2020-06-20 …
庸俗平庸区别当我面对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时我感到我是那么得-----应该是庸俗还是平庸 2020-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