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文言文阅读(甲)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题目详情
(一)文言文阅读
(甲)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
瑞安新开学计馆叙
    光绪乙未,东事甫定,中国贤士大夫始衋然有国威未振惧。于是京都及南洋皆有强学书局之举,而瑞安同人亦议于邑城卓忠毅公祠开学计馆以教邑之子弟,皆甄综术艺,培养人材,导厥彻‚,以应需,意甚盛也。夫时局之艰难,外变之环伺而沓至,斯天为之也。然人材之衰荼,学艺之不讲,朝野之间,岌焉有不可终日之虑,则人事不能无过矣。
    瑞安褊小,介浙闽之间,僻处海滨,于天下形势,不足为轻重。然储材兴学,以待国家之用,而出其绪馀以泽乡里,则凡践土食毛者皆有责焉,固不容以僻远而自废也。
学计馆之开,专治算学,以为致用之本。盖古者小学六艺之一端,而造乎其微,则步天测地,制器治兵,厥用不穷。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
    吾乡自宋元迄明,惟忠毅精通历算,而未有传书。道咸而后,几山项先生、菊潭陈先生始研治宣城梅氏ƒ之书,以通中西之要。迩来颖伟之士,又广涉代微积之学,以究其精眇,盖彬彬盛矣。设馆以教,俾后生小子,有所津逮,以启发其智慧,群萃以广其益,积久而通于神,魁杰雄卓之材,或出于其间,尽人以胜天,而不以惰窳隳其志气,斯固贤士大夫之所乐也。至于中材谨士,志域凡近,理财习艺,以自殖其身家,则小试小效,固亦若操左契,斯又无俟于扬榷已!
孙诒让遗文(《籀庼述林》卷五)注:①衋(xì):伤痛。
②厥:杨倞注《荀子》,“厥作困”。张志聪集注《素问》,“厥,逆也”。此处指晚清走入困局。彻:应作“徹”,《说文》,“通也”。《尔雅》,“通也,达也”。
③宣城梅氏:宋至清代皖南名门望族。
④窳(yǔ)《玄应音义》,“懒惰也”。
⑤扬榷:意指大肆说明或广泛举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无失其 时:时令、季节
B.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C.导厥 涂:通“途”,道路
D.以应 时:时代或某一时代的形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 魁杰雄卓之材,或出于其间
B.五十步而后止 则人事不能无过矣
C.斧斤时入山林 甄综术艺
D.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中国贤士大夫始衋然有国威未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孟子在(甲)文中提到了“王道”的概念,它与梁惠王施政的根本区别是在保证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实施教化,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B.孟子的论证过程有不完善的地方,他认为涂有饿莩能知发,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而实际上,梁惠王在第一段的陈述中已经做到了这两点,但民“不加多”。
C.孙诒让认为瑞安是个小地方,又是东南沿海的偏僻之处,对于改变晚清时局起不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创办学计馆也能有为国家储备人才,或能惠泽乡里的作用。
D.《瑞安新开学计馆叙》中提出的教育内容,与孟子时代所提的孝悌之义,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了教育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儒家的“教化”措施,在晚清时代是不能强国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②今西人所为挟其长以雄视五洲者,盖不外是。(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涂:走上大道,名作动.此句译为:走出困境,走上方向明确的大道.
(2)A则,连词,那么; B.有的/也许,或许; C.介词,按照、根据/动词,认为; D.取独/结构助词,的,或理解为“这样”,表强调.
(3)B “无罪岁”的基础是前文的“王道”,天下治理好了,再加上不把责任归结为年成,才能得人心;梁惠王“移粟”之举,并感慨民不加多,说明他没有把民不加多的责任往自身治国不当的方向想,而是把责任归于他人不理解与天时不好的无奈,可见,他是有“罪岁”的,所以孟子提出“王道”思想.
(4)①谨,认真;申,告诉;颁,通“斑”,花白;戴,用头顶.译为:认真创办学校实施教化,把孝悌的道理告诉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在路上背着或头顶重物了.
    ②挟,依靠;外是,外乎这个.译为:现在西方人所依靠长处而能傲视天下的,也不外乎这个(原因).
 
答案:
(1)C
(2)A
(3)B
(4)①认真创办学校实施教化,把孝悌的道理告诉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在路上背着或头顶重物了.
    ②现在西方人所依靠长处而能傲视天下的,也不外乎这个(原因).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肉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想您这儿来了.”
看了(一)文言文阅读(甲)寡人之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谁能告诉我这篇古文出自哪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①,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  2020-06-03 …

《五十步笑百步》中梁惠王犯了什么错误?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  2020-06-11 …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译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  2020-06-17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梁惠王  2020-06-21 …

阅读课文中的两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甲]粱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2020-06-21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  2020-07-28 …

(一)文言文阅读(甲)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2020-10-30 …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2020-12-14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问题。(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2020-12-17 …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