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回答此题,可从分析该联词语入手.“万树”、”苍烟”、“三峡”、“满川”、“明月”、“猿”这些自然景物原本是客观存在,与人无涉.但一旦它们进入诗人眼中,就与诗人的情感交融为一体,只是一个表示色彩的“暗”字与一个表示声音的“哀”字,点出了整体景物的灰暗色调,从而也标示出诗人的情感倾向.联系注释可知此诗为诗人赴谪所途中所作,于是悲凉的心情自然就浸透到眼中的景物上了.同时,再联系诗题分析,此联也同题目照应.
(2)回答此题,要注意分点回答.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笔,显得更加凄怅苍凉.气象宏阔,以景逆情,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因此,此诗抒发了作者漂泊之苦;岁末谪居他乡之痛;遭遇迁谪之恨;思乡之切以及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
(1)①颔联借景抒情,②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③描写了歧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④营造了凄清的意境,⑤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⑥同时呼应了标题中的“夜”字.(每点1分,答出五点的满分)
(2)①漂泊之苦;②岁末之痛;③迁谪之恨;④思乡之切;⑤旷达之怀.(每点1分.)


译文:
楚人自来喜爱登高,抒发心中的烦闷.我才到这里,也觉得忧愁难忍.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远离故乡,又逢岁暮年关,怎不叫人心惊.要想安慰孤独的灵魂,最好还是开怀痛饮.闲来信步漫游,遇见山水佳丽,不妨高声长吟.如果不是贬官外放,又怎么能饱览各地的奇山异景.
 
赏析:这首诗是欧阳修七律中的佳作.诗中不仅描写了三峡苍暗、明月满川的景象,揭示出峡川月夜的苍茫、辽阔、凄清之美;而且借助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受.这里,既有无辜被贬的深沉感慨,又有思乡怀归的惆怅之情.而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又自我解嘲,故作旷达.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写因贬谪之恨,而源溯到屈原,借以自喻而自慰,可终不能抑制这种生活的愁怨.“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写有如《秋色赋》,何其凄然.“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写客居异乡,苦恨经年,只有借酒消愁.最后两句在自叹自解中,也含有不可言状之凄苦.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气象阔大,意绪苍凉.诗中无论写景,还是叙事,愁苦意绪笼罩全诗.其中“万树”一联,诗人从大处落墨,描绘出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在这幅画面上,众多的景物如高山、丛林、溪水和明月,本已把画面装饰得既壮美又幽深,再加上“猿哀”一笔,显得更加凄怅苍凉.气象宏阔,以景逆情,进一步渲染作者谪居他乡的愁苦心情.
诗的前六句表现的是登山临水,感慨万千,各种情怀纠结于心,愁绪层层盘结,句句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被贬的良多沉痛:登山临水之怅恨,九回盘桓之愁肠.苍烟萦绕之万树,幽暗陡峭之峡谷,满川挥洒之明月,凄苦哀婉之猿啼.由于满怀的愁情,山水明月、烟草树木都为之黯然失色.各种愁怨喷薄而楚,又何况临近年关,而自己在他乡羁旅,只能强颜作欢,借酒浇愁,以为暂时的宽慰.在悲极之中,诗人笔锋一转,不再作那儿女情长的伤心之语,而是将悲情化为临风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似乎为今日能饱览楚地奇异谲诡的风光而自豪.情绪顿然一转,于解嘲中放达,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旷达豪迈之气.后来,苏轼受欧阳修的影响,也结合自己的多舛经历,在诗歌中将这张苦极自嘲、愈见旷达的宋调发展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