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 分)

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

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他秉持 “ 谋万家居 ” 的人生宗旨和 “ 匠人营国 ” 的事业精神,把毕生心血投入中国大地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北京、上海、苏州、三亚 …… 大江南北古城保护、新城规划,处处都留下吴良镛的足迹。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 “ 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 他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行事为人。

出生于 1922 年的吴良镛,少年时饱尝流离失所和战争硝烟,这让他决意学习建筑,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而从重庆中央大学毕业不久遇到的一个人,让他在建筑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945 年,刚从缅甸中国远征军复员的吴良镛,接到一个消息,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托人给他留话,让他马上去见他们。建筑大师的召见让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倍感意外,在此之前他与梁思成夫妇没有任何交往。怀着忐忑的心情,他找到了梁思成。

当时觉得很惊讶。 ” 原来,是吴良镛大学读书时在校刊发表的一篇有关古建筑的文章给他带来了 “ 好运 ” 。梁思成看中了吴良镛的才华,邀请吴良镛参与到他的工作中,他们靠手绘编成了中国第一本文物保护目录《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它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得以保存。

不久后吴良镛又收到梁思成的信,邀他赴清华大学共同创办建筑系,吴良镛欣然前往。 1949 年吴良镛获得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在沙里宁事务所任设计师。他完成了通用汽车公司研究中心 “ 设计大楼 ” 方案设计,他主持的夏威夷 “ 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设计 ” 在美获奖。

一天,事业渐入佳境的吴良镛突然接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托人带来的书信。信中 “ 百废待兴 ” 四个字,让吴良镛决定立即结束在美工作动身回国。回到祖国的吴良镛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他参与了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工程,并跟随梁思成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新北京的规划工作。

上世纪 50 年代,保护北京古城的 “ 梁陈规划 ” 被否后,梁思成在被拆的北京城墙断壁残垣上夜夜哭泣的身影重重地敲击着很多人的心灵。一直在他身边工作的吴良镛更是感慨良多。梁思成的执著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坚守成为吴良镛学术观点形成的重要基础,更奠定了吴良镛事业一生的基调。

80 多岁的吴良镛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中国不能成为西方畸形建筑的试验场,动辄造价十几亿、几十亿的 “ 这些建筑将成为时代的 ‘ 伤疤 ’ ,永远记录下我们的伤痛 ” 。看着许多城市,一幢幢不讲究工程协调、不讲究结构合理、不讲究文化的 “ 标志性 ” 建筑拔地而起,吴良镛既痛心又无奈。他揪心现在的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着重重误区: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轻大众关怀;重建设规模,轻整体协调;重攀高比新,轻地方特色;重表面文章,轻制度完善。他认为出现城市建设的危机,实际上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在作祟,是文化灵魂失落的表现。

2008 年,由于暑热劳累, 86 岁的吴良镛在工地上得了脑梗。医生提出的康复目标是手能动,但吴良镛的想法却不是这么简单 —— 他要能写字。   

寒来暑往,在北京一所康复医院的病房里,总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病床上拿着笔吃力地练习。 “ 恢复好了,才能继续工作呀。 ” 吴良镛的想法很简单,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怎么能一直躺在病床上。

2010 年,吴良镛又重返工作岗位。尽管不能像生病前那样健步如飞,但他每天仍旧 “ 挺忙活 ” :如今他带着 7 个博士生,还亲自教授一门《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硕士课程;他领衔的研究小组搞京津冀区域规划第三期研究报告,正在最紧张的阶段;他还担任着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很多事情需要他去运筹帷幄 ……

(摘编自《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

1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A .美籍华裔建筑家贝聿铭的话表明,吴良镛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成就与地位少有人能企及,而且社会活动频繁,认识结交的人非常多。

 B .少年时代的生活,对吴良镛以后的职业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乱和流离的生活使得他决心从事建筑行业,让人们能够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C .尽管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吴良镛在生活中并不如意,加之有恩师的邀请和祖国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就立刻决定回国。

 D .吴良镛对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痛心疾首,明确地指出现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误区,并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长官意志。

 E .本文撷取了吴良镛人生中的若干片段,详细地描写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的事业深深的爱,表现了一位建筑大师高尚的品格。

12 .吴良镛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 分)

13 .吴良镛在建筑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分)

14 .请结合吴良镛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的看法。( 8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1. 答 B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 、 D 不给分。

【小题2】 ① 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人,为了人民而走上了建筑这条路,为了国家而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 ② 他是一个尊师重教的人,遵从老师的教导,接受老师的邀请回国,在老师因坚持理想而遭遇困难的时候,他坚决地站在老师的一边。 ③ 他是一个有坚定个性的人,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不屈从,对于生活中违背建筑规律,劳民伤财的事情,敢于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 ④ 他是一个执着坚韧的人,为了能尽快战胜病魔,他刻苦炼习,早日回到自己的岗位。 (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 )

【小题3】 ① 与梁思成合著《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使许多中国古典建筑在战火中保存; ② 在美国完成重要设计项目而且获奖; ③ 参与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工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新北京的规划工作; ④ 对于城市建设中文化灵魂失落的现象,敢于指出其错误的根源。 ⑤ 致力于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建筑界的后备人才。 ⑥ 保护大江南北的古城。 ( 要点不分先后,每点 1 分,共 6 分 )

【小题4】 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 要有理想,并且为之奋斗。吴良镛自幼经历战乱,深知家庭房子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树立了 “ 让人人都有个房子,有个舒适的家 ” 的理想,这是保证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不竭动力。 ② 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吴良镛师从梁思成,以及到国外深造,这都是他成为伟大建筑大师的必要因素。 ③ 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为事业献身的精神,吴良镛在病中的坚韧源于他顽强的意志和对事业的热爱,这也是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④ 要有好的机遇,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梁思成对吴良镛的赏识和教诲是他成长的重要因素。 ( 观点明确 2 分,理由分析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

【解析】

11 .

试题分析: A 项,说他“社会活动频繁,认识结交的人非常多”,不准确,原文只是强调他的社会影响大; C 项,说他在国外“生活并不如意”不恰当; D 项,理解错误。文中是在谈对“不讲究工程、不讲究结构合理、不讲究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的看法。

12 .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文中的传主,为了人民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表明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中国的城市的批评,表明他是一位有操守、不盲从的人;跟疾病做斗争,表明他的坚韧和敬业精神。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 小题3 】

试题分析: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是“哪些方面的成就”,必须有“哪些方面”的小概括,小概括后是具体的内容。如果没有概括,答案就比较琐碎,缺乏条理。另外此题分值是 6 分,通常需要答 3 条。一定要有清楚的序号标识,这样才可能拿到全部的分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13 .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生活经历对个人成才的影响,文中可以看出,传主的成才、命运和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人的成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文章,我们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明家于2009年2月买了一套房,当时(即2月)在银行借了54万元信房货款.小明家于2009年2月  2020-06-11 …

会计题求答案过程25、作家吴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2010年开了一家书店并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其  2020-06-12 …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  2020-07-05 …

我的孩子今年在老家上六年级,现在合肥购房入户口,因两地教学差异,想转入现户籍所在地小学再上一年六年级  2020-11-04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  2020-11-08 …

方方家上半年用电600千瓦时,由于方方经常对家人进行节约能源知识宣传,下半年比上半年节约用电49千瓦  2020-11-13 …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我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  2020-11-14 …

网络公司的王经理问小李、小吴今天各带了多少网线去给用户安装.小李说:“我用去了一捆的40%,还剩36  2020-12-12 …

背景材料:康熙年间,礼邵尚书张英,世居相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吴家想在两家之间的公共隙地建房,势必影  2020-12-1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容闳大事年谱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一户贫户家庭1834年去澳门一所教会学校上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