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李贽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五反映的思想与材料四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2)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思想追求: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3)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获取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回复良知,强调道德自律。

看了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上古穴居而野外,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促使原始居民取得这一巨大进步的原因是什么促使  2020-03-31 …

恭请圣安,圣躬安---是什么意思从神探狄仁杰里看到的,狄公驾到某地,当地官员便下跪,说“恭请圣安.  2020-06-17 …

英语翻译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传,圣之1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  2020-06-17 …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这说明了人类居住发生了怎样上古  2020-06-18 …

下面这一段古文,能不能用现代汉语解释?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  2020-06-23 …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②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③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④  2020-07-11 …

翻译下列句子:1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超圣境。2子  2020-11-08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作《易经》的人比较的聪明,他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  2020-11-26 …

英语翻译某顿首白几道先辈足下.段氏家人至,蒙示书及诗,并子聪、圣俞书与诗.后于东山处,又见诗.何其勤  2020-12-09 …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根据所学的知识举2个例子,并说明这两种上古穴居而  20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