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寺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材料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材料三 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
——以上材料均引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的“盗”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隋朝君臣和唐朝君臣在“止盗”的态度和措施上有何异同?各自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所反映的隋炀帝统治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统治政策?他采取这种统治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上述材料中的“盗”指不甘忍受封建剥削压迫而逃居山林,以偷盗和劫掠为生的农民。
(2)两朝大臣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都主张进行严厉镇压。两朝君主的态度则不相同:隋炀帝下令“捕之”“斩之”;唐太宗反对“重法”和“动干戈”,主张“轻徭薄赋”,“抚以恩信”,使民“衣食有余”。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统治残暴。
(4)注意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吸取了隋朝因暴政而被人民推翻的教训,避免重蹈隋亡的覆辙。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尝与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